第二百零七章 帷幕之影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一副巨大的舆图,铺在了东暖阁的地毯上,精美的工笔在两丈见方的白锦上,描绘出了山川河流与城郭关隘。

  崇祯穿着布袜在山陕两地来回踱步,曹化淳一手托着奏折,一手提笔站在空地上批阅,他身后的两个小太监,各自端着一个托盘,分别呈放着十几本奏折。

  听到些无关痛痒的索事,崇祯便挥手用简短的答复一语而定,曹化淳手腕微动,朱毫则在奏折上圈划而过,然后转身放到身后的托盘之中。

  左手站立的小太监急忙上前,将未批复的奏折托举到他的面前。

  君臣之间对答如流十分默契,表明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两人对此早已习以为常!

  (曹化淳,字如,道号止虚子,家境寒微,十二三岁左右入宫,诗文书画,无一不精,深受司礼太监王安赏识。后入信王府陪侍五皇孙朱由检,天启初年,太监魏忠贤得宠弄权,害死王安,曹化淳受牵连被逐出北京,发配到留都南京待罪。1627年朱由检继皇帝位,次年改元崇祯,曹化淳随即被召还,委以重任,平反冤案。由此可见他先于王承恩陪侍崇祯,而且是在万历在位时,其中的背景和内容可就很深了!)

  曹卿休息一会吧!

  老奴并不疲惫!

  崇祯几步绕过书案,坐在龙椅上喝了一口茶水,看到发髻缕缕灰白的曹化淳笑道:你不过才四十余岁,头发便白了这么多,足见曹卿这几年为朕耗费了太多心血!

  没有皇上也就没有曹家的今天,二哥化雨现在荣升为后军督都,这都是圣上的恩典!

  崇祯深深的靠进龙椅中,目光望向廊檐,眼神变得朦胧,似在追忆往事,他轻轻叹道:“想朕刚刚登基之时,毫无势力可言,朝中政议全都掌握在阉党手中,若无曹卿的谋划,又怎能驭驾东林一系,借势打垮魏忠贤稳定住朝局。”

  “这都是皇上胸怀大志,为政勤勉,老奴不过是略尽绵力而矣!”

  “曹卿戊要谦虚,朕的心中有数”

  崇祯缓缓的挥了挥手,阻止曹化淳再说下去!

  朕今年不过才二十有三,身边若没有你在,面对众多朝臣和纷乱的局势肯定会失了分寸!

  圣上聪慧上进,这才是大明繁盛的根本!

  呵呵呵!算了!我们不必再追忆过往了,说说眼下该怎么利用复社?

  皇上圣明,张溥张采不思文事醉心于权谋,足见二人野心不小!

  崇祯闻言轻轻点头,示意曹化淳继续说下去!

  这两年通过对东林的打压,使张宗衡,洪承畴,陈齐喻这几方面的北方势力,在温体仁的掌控下发展的极快,加之晋地商号在背后推动,声势日益壮大,正好借助复社的兴起去加以制衡。

  复社虽出于东林,但却收纳广泛急功尽利,若是加以抑制,他们必会将矛头对准圣上,到时我们就得依重北方各系,进退之间就很难掌控了!

  所以到不如扶他们一把,对北方势力进行牵制,皇上才可以主导他们的兴衰!

  曹化淳被贬到江南后,与东林相的处极为融洽,在崇祯登基后,为其穿针引线,使皇位得以极快的稳定下来。

 权谋,足见二人野心不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