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找和开业第2/3段
只是在东方日报上打了八天豆腐块大小的广告后,王大满的福荣戏院就正式开业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连载,王大满的《寻秦记》彻底的火了。
香江的那些武侠小说迷们几乎是每天人手一份东方日报在追更。
这也间接地提升了东方日报的销量。
原来日发行量在十万份的东方日报突破到了十五万份。短短十几天的时间,涨幅超过50%。这也让东方日报正式坐上了香江第一大报的宝座。
王大满要在东方日报上打广告,对这位让报纸销量猛增的最大功臣,东方日报的马老板只是意思了一下,八天收了一千块的广告费。
别说,这广告还真有效果!
开业第一天,尽管没有举行隆重的开业仪式,但从早上9:00点放映第一部片子开始,一直到晚上8:00点左右,戏院基本上处于满座的状态。
福荣戏院的经理室,口水文敲过门后兴冲冲地走了进来。
“满哥,截至到晚上8:00的票房已经算出来了,总共是6320块。另外,楼下那间小商店今天的营业额也有560多块。”
“辛苦了,阿文。”正趴在桌子上码小说的王大满抬起头道:“我们一张票卖10块钱,整个戏院有310个座位。现在这六千多块的票房意味着每个座位至少坐过两个人,第一天能有这个成绩也算是一个开门红了。”
“满哥,上座率这么高,明天我们是不是可以提一下票价啊?那怕提两块钱,一天下来也会多不少票房的。”
“你啊!太贪心了。”王大满笑道:“你还想提票价?明天如果能有今天八成的上座率,就不错了。”
“不会掉得这么快吧!”口水文楞了一下,脸上的激动的表情渐渐敛去后,喃喃地说道。
“今天之所以有这么高的上座率,一是因为我们在东方日报上做了广告,二是整个香江都没有见过我们这种循环放映的模式。好多人过来就是图个新鲜,看个热闹。我们放映的又是老片子,就算明天的上座率不下降,最多两三天,等大家的新鲜劲过去了,上座率自然就会降下来的。”
“那...,那怎么办啊!”口水文有点失魂落魄状地急声道“要不,我们干脆全天放映从“日活”买来的咸湿片吧?。”
“我这个老板都不急,你急什么!”王大满笑道:“放心吧!情况再坏也不会让你再回去做茶餐厅小弟的。”
“哦...”
“现在放的是哪部片子?”
“是《醉拳》。”
“快到九点了。等这部《醉拳》放完,就放那部咸湿片《狂抽猛送三千下》吧。”
“好的,满哥。”
......
事情果然像王大满预料的那样。
福荣戏院开业第一天,最后一部片子《狂抽猛送三千下》放完后的票房收入锁定在了7150元。
第二天,就只有5020元。下降了30%。
第三天,又降到了4330元。
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天稳定在了三千元左右。
福荣戏院营业一周,票房总收入在三万元左右,一楼的小卖部也贡献了两千多元的营业额。除去人工和各项水电杂费,大概有两万元左右的利润。
这个成绩不算太好,可也还不坏!
甚至,王大满对这个成绩还有点小窃喜。毕竟,在1985年的香江,能一周赚两万的人绝对可以算是富裕阶层了。
……
“咚咚...”经理室的大门响了起来。
“请进。”
口水文急匆匆地走了进来,“满哥,曹律师来了,就在一楼的戏院门口,不过他没脸上来见你。”
“没脸见我?”
“是的。你委托他去购买三部影片版权的事,出了点问题。”
“出问题?什么问题?”王大满不禁皱起了眉头。
要知道,现在这三部影片可是正在戏院里上映呢!要是版权买不到的话,那可是马上会被告的。
当知道要以公司的名义才能购买影片版权的时候,王大满就马上去注册了一家公司,公司的名字还很是骚包地用了王大满前世那家“星光服装厂”的前两个字,叫“星光控股有限公司”。
在香江,要注册一家公司,手续很简单,只要填张表格交上去就可以了。费用也很低廉,只要几百块。但有点坑爹的是,需要经过五到十个工作日左右的审核,才会把公司的注册证书发下来。
要是搁在平时,这点等待的时间倒也不算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