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战(四十八)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张桂芳与风林见不是势头,只得带伤逃走。只留下遍地尸横,满地血水成流。商军三军叫苦,弃鼓丢锣,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张桂芳连夜败走出了西岐山,收拾起败残人马。风林上帐,与主将议事。

  张桂芳对风林说道:“吾自来提兵,未尝有败。今日在西岐损折许多人马,心上甚是不乐。”风林就劝他继续向闻太师求援,张桂芳闻言,也只得连忙修告急本章,打进朝歌,请求太师速发援兵,共破反叛。

  而这边子牙收兵,得胜回营。众将无欢腾,齐声唱凯。正是:鞍上将军如猛虎,得胜小校似欢彪。

  话说张桂芳遣官进了朝歌,来道太师府下了文书。闻太师此时已经升殿,擂响聚将鼓,众将参谒之后,有堂候官将张桂芳的申文呈上。太师拆开一看,大惊道:“张桂芳征伐西岐,不能取胜,反损兵挫锐,老夫须得亲征,方克西土。奈因东南两路,屡战不宁;又见游魂关总兵窦荣不能取胜;方今盗贼乱生,如之奈何!吾欲去,国家空虚;吾不去,不能克服。”

  只见门人吉立上前对太师说道:“今国内无人,老师怎么亲征得,不若于三山五岳之中,可邀一二位师友,往西岐协助张桂芳,大事自然可定。何劳老师费心,有伤贵体。”只可惜吉立只这一句话,就断送修行人两对,封神台上且标名。

  话说闻太师听了吉立之言,忽然想起自己以前在海外修道之前的那些海岛上的道友,于是拍掌大笑道:“只因事冗杂,终日碌碌,为这些军民事务,不得宁暇,把这些道友都忘却了。不是你方才说起,几时得海宇清平。”

  说完之后,吩咐吉立道:“传众将知道:三日不必来见。你与余庆好生看守相府,吾去三两日就回。”说完之后,太师就骑上了坐骑墨麒麟,挂起两根金鞭,把麒麟顶上角一拍,就见麒麟四足自起风云,霎时间便可周游天下。

  不多时,闻太师就已来至西海九龙岛,见那些海浪滔滔、烟波滚滚。太师把坐骑落在崖前。只见那岛上一处洞门外:异花奇草般般秀,桧柏青松色色新。正是:只有仙家来往处,那许凡人到此间。

  正看玩时,就见洞内有一童儿出来,于是太师对他问道:“你师父在洞否?”这童儿毕竟少见人烟,只是答道:“家师在里面下棋。”太师闻言,便对童子说道:“你可通报,就说:商都闻太师相访。”

  而后童儿进洞来,启禀老师道:“商都闻太师相访。”只见洞内的四位道人听得道童此言,一齐走出洞来,大笑着说道:“闻兄,那一陈风儿吹你到此?”闻太师一见四人出来,俱是满面笑容相迎,而后将他邀至里面,行礼后,五人都在蒲团上坐下。

  四位道人问太师道:“闻兄自那里来?”太师回答道:“特来进谒。”道人又问道:“吾等避迹荒鸟之中,有何见谕,特至此地?”太师虽是有些羞于启齿,却也还是开口道:“吾受国恩,与先王之托,官居相位,统领朝纲重务。

  今西岐武王驾下姜尚,乃昆仑门下,仗道欺公,助姬发作反。前差张桂芳领兵征伐,不能取胜。奈因东南又乱,诸侯猖獗,吾欲西征,恐家国空虚,自思无计,愧见道兄。若肯借一臂之力,扶危拯弱,以锄强暴,实闻仲万千之幸。”

  听完太师言语,看样子像是带头的那一位道人便是回答道:“闻兄既来,我贫道一往,救援桂芳,大事自然可定。”而后又见第二位道人说道:“要去四人齐去,难道说王兄为得闻兄,吾等便就不去?”

  闻太师听罢大喜。此四位乃是九龙岛四圣,也是“封神榜”上之数:头一位姓王,名魔;第二二位姓杨,名森;第三位姓高,名友干;最后那位姓李,名兴霸;合该是将来的灵霄殿四将。大抵神道原是神仙做,只因根行浅薄,不能成正果朝元,证就混元,故成神道。

  且说王魔答应了闻太师之后,却是没有马上动身,而是说道:“间兄先回,俺们随后即至。”闻太师知道他们也得准备一二,故而回道:“承道兄大德,求即幸临,不可羁滞。”王魔也顺便解释道:“吾把童儿先将坐骑送往岐山,我们即来。”

  闻太师闻言,自是应允,便上了墨麒麟回朝歌来。且说王魔等四人,吩咐了童子后,就一齐驾着水遁往朝歌来。至于说为什么不用土遁,这其中缘由,也用不着我多解释了,毕竟这在西海之上,哪来的土可以让你遁,更何况碧游宫门人,因为金鳖岛在海上,故而大多钻习水遁,都是通天教主这位圣人的亲传,和普通水遁大不相同。

  不多时四位道人就已经到了朝歌城,收了水遁进得城来。朝歌军民一见,却是被吓得是魂不附体,毕竟九龙岛四圣都非是常人,只见:

  王魔戴一字巾,穿水合服,面如满月;杨森莲子箍,似陀头打扮,穿皂服,面如锅底,须似朱砂,两道黄眉;高友干挽双狐髻,穿大红服,面如蓝靛,发似朱砂,上下獠牙;李兴霸戴鱼尾金冠,穿淡黄服,面如重枣,一部长髯;俱有一丈五六尺长,愰愰荡荡。

 &ems四位乃是九龙岛四圣,也是“封神榜”上之数:头一位姓王,名魔;第二二位姓杨,名森;第三位姓高,名友干;最后那位姓李,名兴霸;合该是将来的灵霄殿四将。大抵神道原是神仙做,只因根行浅薄,不能成正果朝元,证就混元,故成神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