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节 父亲的家世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奶奶在世时,常和她们兄妹四人讲父亲小时候的事,唯独没提她并不是父亲的生母,而是父亲的亲三婶。

  父亲的生父共弟兄四人,老大梁万忠生于一九零五年,从小体弱,九岁那年得了天花,没多久便夭折了。老二梁万成,是父亲的生父,一九四七年十月,父亲五岁,眼见得家里已经没有能下锅的食物,爷爷奶奶决定带着父亲北上关东,那时丹云的大伯梁增寿已经十七岁了,在村里的制瓦厂做活,大伯不愿离开家乡,爷爷奶奶便把九岁的姑姑送到离湾东村八里地的流泉庄给一贺姓人家做了团圆媳妇。然后带上父亲随着去关东的村民们走了。那想到奶奶刚到关东便得了风寒,草药吃了不少,并未好转,一个月后返回山东老家,又染上痢疾,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撒手西去。爷爷背了家里唯一的半袋黍米和本村谭家的寡妇过起了日子,把五岁的父亲留给了父亲的亲三婶,也就是抚养父亲长大成人的奶奶。

  奶奶也是苦命人,嫁给父亲的三叔梁万民后,生活了三年,奶奶却一直没有生育,那个年代,嫁出去的女人不给男人生儿养女,在婆家是没有地位的。因为这事,奶奶自知矮人一等,除了下地劳作,就是宅家,很少出去串门。一九四六年七月,麦收结束后,梁万民、许正山和沈传孝三人说出去闯荡闯荡,农历五月二十六那天走的,次年麦收前,许正山和沈传孝都回来了,梁万民却没回来。奶奶找到许正山,问他爷爷的去向,那时,许正山也才二十出头,成家不久,儿子许光德还不到一岁。他说爷爷自己不愿意回家,他和沈传孝就同他在省城分开了。回家后,奶奶日思夜盼,一直等到第三年秋天,村里的民兵连长马中富给奶奶送来一封信,打那爷爷就杳无音讯了。

  爷爷走的那一年,父亲三岁,对爷爷并没有多少印象。奶奶收养父亲后,会经常对他念叨,等你爷回家,咱就有好日子过了。因此即使爷爷走后连续几年没再来信,奶奶依旧满怀希望,。他相信自己的男人总有一天会站到她的面前,对她笑着说:“我回来了。”无数次梦中见面的场景,醒后泪湿枕头一大片。奶奶的娘家人几次劝她改嫁,说奶奶和爷爷又没生育子女,没必要一个女人家守着一片大宅子跟个寡妇似的,奶奶却不应从。

  她知道,自己一直没有怀孩子,她不知道是自己的毛病还是爷爷的问题,结婚三年了,因为没生孩子,成了父妻俩人的心上的一块病,尤其是爷爷,在奶奶面前,说话也不中听,脾气渐渐的暴躁起来,俩人的话也越聊越少。

  终于有一天,爷爷在家呆不住了,说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奶奶并不同意,说是兵荒马乱的,出去闯荡有危险,但爷爷也不搭理她,说不用她管。就义无反顾地走了,奶奶送他出大门口,说自己在家等着他,嘱咐他早些回家,他居然头也没回。奶奶也想过改嫁,可她又担心自己如果改了嫁,梁万利就会来强占她和爷爷的大宅子,万一爷爷回来,他就没个安身之处了。顾虑再三,奶奶决定不改嫁,她要给爷爷守好家。自打收养了父亲,奶奶更是留意已决,不思再嫁了。

  那时的父亲白天晚上的哭,不吃饭,不喝水,就是要娘,挣了命的往外跑,找娘去,奶奶啥也干不成,只是抱紧了他,陪着抹眼泪。这样闹腾了两天两夜,也是饿极了,父亲开始喝奶奶做的炒米糊糊,开始听奶奶的话,父亲十岁那年,奶奶把他送去本村私塾,让父亲上学,父亲很少提找娘了,他已经觉得现在的奶奶就是他的娘,这个娘个头没有亲娘高,皮肤没有亲娘白,眼睛没有亲娘的好看,但头上用黑色发网盘的发髻和亲娘的一样精致利落,也是裹了一样的小脚,穿黑色条绒小脚鞋,待他又和亲娘一样好,好吃的留给他,去集市上扯块新布,奶奶也只给父亲做件新衣,自己却是一年四季,轮换着穿两件藏蓝色的大襟褂子,两件黑色的大腰裤子,衣服脏了,去大湾洗洗,衣服破了,奶奶自己缝缝补补,从无怨言。

  小时的父亲懂事听话,极少惹奶奶生气,放学了就去地里帮奶奶拾柴,在家会生火烧水,走在路上,也不忘低头找寻驴蹄子脚上掉下的铁掌,奶奶说铁掌能换钱,父亲的四叔梁万利开了一间杂货铺,可以去换东西的。父亲十五岁那年,要去镇上读初中,离家远了,中午要在学校吃饭,家里没有啥菜可带,父亲唯一能带的就是煎饼和大蒜。奶奶说,有次父亲回家,对奶奶说肚子疼,奶奶也没当回事,就让父亲躺在床上,自己给他揉揉,两手搓热了,放在肚脐眼上捂捂,就以为是着凉了。有时也见好,可是后来父亲经常说肚子疼,奶奶便带父亲去了公社的医院,检查后说胆里的毛病,开了些草药和止痛片.打那开始,父亲吃饭很小心了,大蒜是不能多吃了,医生说天天吃对胃肠道也不好。

  父亲就这样落下了病根,一年总要发作几次,母亲说父亲这次复发应该是秋收,过度劳累所致。其实,不仅是孩子们知道,村里人也都知道,这次父亲又犯胆病很大原因是因为梁万利又来家里找茬,父亲生气所致。

  待丹云把药渣倒在她认为能把父亲的病带走的大路中间,天色已渐渐黑下来。

  远处传来谁家婆娘怒骂孩子的声音,就像是回家晚了母亲在骂自己。

  鞋子里的脚早已冰冷,丹云觉得这回膝盖也是冰凉的,不,是全身都是冰凉的,她要快回家去。又经过杨家门口,杨家的黑狗趴在过道向外张望,看到丹云,便友好的跑过来,丹云拍拍狗狗的头,没有止步,杨大爷对小孩子没有“人情味”,但他家狗狗却与丹云兄妹极其友好,放学在家的日子,那是一定要一起在老槐树下愉快地玩耍的。

  丹云很喜欢狗狗,奶奶去世那年的冬天,西邻居孟春义家的大狗生了四只小狗崽,因为天冷,冻死了两只。余下的另外两只小狗,一只是黄色的,另一只是黄白花的,胖乎乎的,毛绒绒的,很是可爱。

  丹云下午放学回家,写完作业,有时就去看小狗,孟春义的婆姨知道丹云喜欢小狗,说满月了,给丹云一只,这让要去镇上读初中,离家远了,中午要在学校吃饭,家里没有啥菜可带,父亲唯一能带的就是煎饼和大蒜。奶奶说,有次父亲回家,对奶奶说肚子疼,奶奶也没当回事,就让父亲躺在床上,自己给他揉揉,两手搓热了,放在肚脐眼上捂捂,就以为是着凉了。有时也见好,可是后来父亲经常说肚子疼,奶奶便带父亲去了公社的医院,检查后说胆里的毛病,开了些草药和止痛片.打那开始,父亲吃饭很小心了,大蒜是不能多吃了,医生说天天吃对胃肠道也不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