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赵志科有事欲找父亲 沈传孝去杨家淘方第1/3段
父亲怎么也想不明白。
一阵冷风吹的树叶刷拉一拉地响着。
冷风过后,树叶就默默静谧着,深藏起与风共舞的欢笑。完全不去理会人间的忧愁。
跟着哥哥去大湾网鱼,是丹云最喜欢做的事情。丹庆今年十七岁,个头不高,已经读初三了,学习成绩也不咋地,与三个叽叽喳喳的妹妹在一起,青春期的丹庆显得沉默寡言。
但去湾里网鱼,丹庆却又积极热心,虽然网的不多,甚至有时候是空网,还会有一些杂草把鱼网刮破,可这过程又是那么开心诱惑,即便一无所得,那也是乐此不疲。
大湾在村子的北边。
出门向东,拐过杨忠善家的驴棚,再走一排房子,就来到了大湾。
这是一个东西长约两公里,南北宽约近百米的近似椭圆形的河湾,湾底下有无数的泉眼,泉水不停歇地涌出,一圈圈将周围的泥沙堆积成树的年轮的模样,大点的泉眼吐出的水柱合着清澈透亮的气泡只击水面,又迅速消失,秀出圆圆的水环。这是大湾的血液,世世代代养育着大湾周围的村民。大湾镇也是根据大湾而得名。
每天早上,天刚朦朦亮,聚集泉眼的地方就迎来挑水的村民,三三两两,岸上的扁担颤颤悠悠,湾里的泉水荡荡漾漾。晨起挑水,也是父亲的日常,当然这几日是母亲代劳了。
大湾的溢水口在东面,是一座三孔小桥,小桥东面又形成一个东西狭长南北略凸的的小湾,大湾小湾被小桥这么狠狠的一掐,像一个巨大的水葫芦沉睡在大湾公社的怀抱里,无欲无想,宁静祥和。小湾的湾底长满了油绿的水草,一簇簇,一片片,疏疏密密,高低起伏,与水草的影子互相重叠,左右碰撞,却又目标清晰,顺着水流的方向,轻柔地蔓延优美的身姿,招惹路过的小鱼和黑虾。
小湾的东北尽头便是水闸了,紧挨着水闸西边隔一条南北路,是分水渠,有闸水渠和分水渠成“八”字形,一座长约三米宽约两米的小桥横跨在分水渠上,村里人把这座小桥称作“分水桥”,分水桥把湾东村和两个水渠中间的路连接起来,极大的方便了出行的人们。
大湾的泉眼里日夜不息喷涌出的泉水,在小湾的尽头汇集到这条分水渠,一直向西北方延伸。
打从丹云记事起,水闸出口“哗哗哗”的流水声就没有停歇过。
小湾里的水并不深,周围时来常往的行人又多,这也是母亲同意他们兄妹四人可以时常在小湾边玩耍的理由,三孔桥那边逆水前行的鱼儿经常映入眼帘,这里是下网的好地方。
丹庆拿着竹杆和渔网,丹云提着小铁罐,拿着手电筒,兄妹俩有说有笑地来到小湾边。
河岸边已经有了几群孩子,在湾边找螃蟹。
乡村的夜晚总是那么平和,空气中满满的是入冬前那种沉沉的凉意,却又弥漫着希望的气息。湾边依旧披着绿衣的垂柳露出长长瘦瘦的枝条,没有了风的撩动,柳条就那么无精打采地挂在树上,千丝万缕,婷婷婀娜;东方慢慢升起的月亮,发出柔和的光,洒在水葫芦里,恬静舒畅。孩子们成群结队,有说有笑,其实眼下早已不是捉鱼的时节,孩子们出来也只是找个消遣的去处。
丹庆喜欢把网下在靠近三孔桥的地方。用竹竿挑起网的一头,小心的送到水里,抽回竹竿,再把另一头放在靠近岸边的地方,一排白色的浮头立在水里,像守卫的哨兵,静等鱼们来撞网。每次下好网,丹庆都要用杆子用力的在网前网后投几下,还要往水里扔石头,以惊动鱼们入网。丹云又总怀疑丹庆投那几杆子是否有效,尤其是丹庆蹲下身,撅着个腚,双手握紧了竹竿,笨拙地拍打着水面,丹云就一脸的担心,怕把周围的鱼们吓跑,兄妹俩有说有笑地来到小湾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