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找信第1/2段
但一想起五叔和父亲毕竟是亲姑舅兄弟,心里有啥想法,也不能表现在脸上。
这样,五婶第二次换药后,他们也没有走的意思,母亲也就见怪不怪了。
这年月,各家有各家的难处,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想想以前自己经历的苦和难,也幸亏杨家,老高这些好心人帮扶着,这样去想,母亲又和平常一样了。
因为挂念着爷爷来的那封信,周六下午,父亲回来了,用包袱挎了二十个黑面馒头,是石料厂食堂的师傅蒸的。父亲有饭票,冬天,父亲回家,经常用饭票买这种馒头,虽然口味一般,但相比玉米煎饼的口味,黑面馒头更容易下咽一些。
五叔和五婶住到了家里,父亲有些吃惊,尤其听说都住六七天了,父亲是一脸的不欢气。母亲知道,父亲并不是心疼他们吃粮食。
自打奶奶去世后,逢年过节,姑家的几个兄弟也从未到家里来过。
现在,有难处了,也想到父亲了。
父亲就埋怨母亲,说他们来时,就不应该痛痛快快的把他们留下。母亲只是笑笑,也不委屈,她知道,父亲是标准的刀子嘴,豆腐心。
今年麦收时,父亲买了黑面馒头回家走,石料厂对面的公路上,一位衣衫褴褛的农村妇女,一边抹眼泪,一边将从麦地里拾来的麦穗倒在大路中间铺好的破麻袋上,等路上的拖拉机自行车来回碾压,旁边一岁多的孩子坐在路边的一团麦秸上“哇哇”大哭。父亲盯着这娘俩,只那么一霎功夫,他就把买的一包袱馒头全部给了那个妇女,自己拿着空包袱回了家。
去年底,和父亲同在石料厂工作的湾西村的赵永治家也断了粮,父亲给了他家一编筐玉米,帮赵家度过年关。
家里虽穷,可但凡有吃的,父亲和母亲助人的步调却又惊人的一致。
这次,父亲真正生气的原因,应该是觉得奶奶去世后,他们年节来湾东村,却从未踏入家门半步,而父亲还时常挂念着他俩。
但生气归生气,人已经住下了,说话,做事,总不好太生硬,让五叔看出来,回去说三道四的,影响也不好。
父亲究其是读过书的人,也懂待客之道,纵然心里一千个不愿意,站在奶奶屋门口对着五叔和五婶说出的话却是:“先放心在这住着,有俺吃的,也不能让你俩饿着,别急着回去,工作组怎么也得待十几天才走,打听着工作组走了,再回去。”五叔和五婶也是一个劲的点头称是。
站在院子里,父亲和五叔又提收破烂的事,支持五叔可以试一下,毕竟现在冬天,多数村民家中都用炭火取暖,烧木柴的越来越少了。五叔也有同感,说柴越来越难砍,价格却越来越低,靠卖柴换不来多少钱了。
“老五,俺姑还好吧?”父亲问五叔。
“嗯,能自理。”
“老五,俺姑有没有对你们提起你三舅的事?”父亲试探着问五叔,看有没有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俺三舅?能不提吗?上了岁数,就念旧了,这几年,俺娘经常念叨俺三舅,说三舅小时候是他一手抱大的,还说三舅走了这么些年,活着不见人,死了也不见尸首,死个小狗小猫,心里还明明白白,好好的一个人说没就没了。”
“唉,又有什么办法,一点线索也没有,找也没地找去。”父亲叹了口气。
“快来看看我买的小猪。”听到父亲和五叔谈论爷爷的事,母亲想支开五叔,她要单独和父亲说杨奶奶死前说的那句话。
父亲不知母亲的意思,就走到猪舍门口,打开猪栏门,也招呼着五叔来到猪栏,看母亲喂的小猪,脸上露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