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民政部门的建议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有了王老师的证言,父亲心里踏实了许多。

  腊月十八一大早,父亲就和大伯出门了。

  俩人骑着自行车,直奔县里的民政部门。

  听说找老兵,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很热情。

  父亲详细讲述了爷爷离家的大体时间,和来过的信的内容,以及王老师和梁京元曾经见过功劳证和相片,还有赵志科说的军大衣。

  “我们也在找寻各个地方的老兵和烈士,只要是健在的,本人拿着证明材料直接来填表就行”。

  “像你们反映的这种情况,就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人已经不在了,如果是在战场上牺牲的,要认定为烈士,有三个认定条件,第一,有两个以上战友作证;第二,他留下的物证,比如相片,军功章,立功喜报,作战日记等这些也可以证明;第三是一些报刊杂志等,对他们作战时的报道,就是公认的大家都知道的英雄人物。这三种情况只要具备其中一个,都可以评定为烈士。另一种可能是人还活着,那你们就要寻找,找到了,他自己来填表就行。”

  “我们现在只知道他当了兵,具体现在是生是死都不清楚。”大伯说。

  “那你们就得找,有战友找战友,有物证找物证,把找到的人,找到的物证整理成材料交过来,我们再审核。没有材料,光靠嘴说,我们也不好认定。”

  “这边能帮忙查找吗?”

  “这边怎么帮忙?部队的番号也改了好多次,我们没法帮你们找。你们回去就是找他的战友,找到战友了,你们再整理材料,我们这边就好审核了。”

  看来若想知道爷爷的消息,只能找战友了。

  句月县十七个乡镇,大小几百个村庄,这要如何寻找?父亲看了看大伯,苦笑了一下。

  “你么能给我们提供咱县里健在的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的地址吗?”大伯看着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恳切地说。

  “这个我们不方便透漏。”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已经有些不耐烦了,父亲和大伯站起身,离开了民政部门。

  “我觉得问问杨忠善吧,咱县里有三叔的两个战友,他们战友之间不可能不来往,如果三叔不在了,他的战友肯定会来看望三婶,如果三叔还在,他的战友也应该来送个口信吧。”大伯费力地蹬着自行车,看着前方说。

  “听王老师的意思,马中富好像也知道些事,他刚出院,我还没去问。”

  “咱也别着急,都过去四十多年了,只能慢慢打听。”看见父亲沮丧的样子,大伯安慰父亲说。

  “不着急,至少现在咱知道三叔是当兵了,这是光宗耀祖的事情,是咱梁家的荣誉。”父亲坚定的说。

  “咱也没有白跑一趟,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说的都在理上,咱应该整理成材料交上去,光靠嘴说,又啥证据也没有,就是不好认定,也不好寻找。”

  “嗯,是。”父亲答应着。

  回到村里时,已快中午了。

  学校一放寒假,这大湾前小湾后,家里家外,随处可见成群结队,闲来无事的熊孩子,穿着不合体的棉袄棉裤,有的拿根树枝子,有的握杆高粱秸,戳戳这个麦穰垛,投投那个燕子窝,什么都不新鲜,又什么都好奇。

  父亲每隔三天就要去石料厂值一天班,今天跑了趟县城,也没有太大的收获,吃午饭的时候,他又在考虑啥时去马中富家。母亲则是加紧给丹云和丹凤缝制新衣。

  腊月十九集这天,二姨来了,用包袱挎了兄妹四人的新鞋,买来了糖葫芦,二姨还给丹凤买了一个小风车,丹凤拿在手里,拉着二姨的手,高兴的笑着。

  刚做的新鞋,鞋底特别硬,也不打弯,穿在脚上,怎么也要直着腿走好几天。二姨揽着丹凤,给她穿上红色的条绒布鞋,丹凤轻轻地踩在地上,二姨让她走走看,那丹凤就直着腿走起来,然后又踮起脚尖走了几步,乐的二姨直笑。

  因为要去赶集,二姨马上就要走,母亲拿出给二姨买的暗红色方巾,让二姨围在头上,丹凤却拉着二姨的手,迟迟不愿松开,在姥姥家时,一直是二姨哄着丹凤,姥姥过生日时,丹凤刚去过姥姥家,也见到了二姨,可是今天,丹凤两只小手紧紧拉着二姨的手,怎么也不松开,母亲也不知咋回事,就对丹凤说:
<体的棉袄棉裤,有的拿根树枝子,有的握杆高粱秸,戳戳这个麦穰垛,投投那个燕子窝,什么都不新鲜,又什么都好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