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杂乱无章的想法第1/1段
在20世纪后期,人类的飞船就已经到达太空,之后人类的航天事业迎来了最辉煌的时期——阿姆斯特朗的登月,以及整个NASA的“阿波罗”计划,再到苏联人的礼炮号空间站,一直到最后的国际空间站。
但是因为苏联的解体,短时间内没有哪一个国家的航天能与美利坚所抗衡,美利坚便开始削减NASA的经费,所以一直到现在,人类仍未踏上月球去见证那一面被插在月球上的星条旗。
但是人类并非不再关注太空,相反,各种计划不断被各国政府所公布,并实施,其中中国与美国都制订了建造地外星球基地的计划,即中国的“月宫”计划与美国人的火星殖民计划。(注:沙特阿拉伯也曾公布过建立火星殖民地计划)
可控核聚变也正在成为热门研究领域,一旦可控核聚变引擎成功研制,那么人类将会迎来大航天时代,而星际舰队也不再是电影中的场景。
可以发现科技水平越高,科幻的作用越大,(注:部分披着科幻皮的玄幻小说,或者压根就没有科幻元素却出现在科幻分类里的网文对科技进步反而有害)从18世纪预言的潜艇到20世纪科幻作家预言的人工智能、手机等,大部分实用科学的产品都是在科幻的影响下出现的。
由于,西欧与美利坚科学发展较早,且并没有历史遗传问题,宗教也承认了科学的重要性,所以不得承认西欧与美利坚仍是,并且或许在相当的时间里还会是世界科幻的中心。
刘慈欣也曾经说过:“西方人并不比东方人聪明,但是他们找对了路。”
但是在科技不那么发达的地方,玄幻与科幻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或者全是玄幻,科幻作品只能在一个极小的圈子里传播。
虽然中国的科幻已经开始复兴,但是在20年前,它还被标上精神毒品,事实上,现在持这种态度的还大有人在,在20年前,每一个科幻爱好者只能把自己爱好隐藏起来,而科幻作家们更是闭口不言,转行的转行,能出国的出国。
即使是现在,在中国,如果不是科幻爱好者,普通人其实很容易将玄幻与科幻混为一谈,这也造成了科幻分类里其实有99.9%的网文是应该被划分到恐怖与玄幻当中去的。
虽然刘慈欣带动了中国科幻热,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中国作协的科幻作家并不多,写预言类的硬科幻就更少了。
而且,社会对科学的认同只是表面现象,很多人甚至在科普文章下叫嚣科学的尽头是神学,而一个不认同科学的环境,科幻的处境就更加困难,不过这种现象是东方特有的文化背景造成的,在东亚没有一个国家的科幻曾撼动过世界。
另一个制约中国科幻发展的重要的因素则可以用刘慈欣的一句话来总结:“在中国,一切超脱飞扬的梦想都会抨然坠地——现实的引力太沉重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