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九章:种子第2/2段
就说这红薯吧,万历二十一年,来自八闽的福州商人陈振龙带着儿子及商队渡海来到菲律宾,在马尼拉,他们这群吃了半辈子大米的中国人首次尝到这种清甜又管饱的神奇作物。
中国人骨子里的农民思想立即让陈振龙想到了自己的福建老家常年面临粮食短缺,陈振龙决定,一定要把如此鲜美的食物带回国内的乡间种植,让乡亲们都吃上这种美味的粮食。
但是西班牙殖民者非常严苛,他们不想把他们带来的这个新作物引进中国,并在各个菲律宾各口岸严厉盘查。陈振龙非常聪明,他拿了一根红薯的藤条把它编在一个箩筐里,然后带着这只箩筐上船回到福州老家,由此绕过殖民者的检查。
归国之后,陈家开始在自家的农田里开始终植这种东西,四个月以后引种成功。
根据福州史料记载,四个月以后,把土挖开以后,红薯子母相连,小者如臂,大者如拳,味同蜜枣。就在这个时候福建全省大旱,马上面临粮食短缺的局面,福建巡抚金学曾看把帖子当机立断,晓谕福建各地立刻开始推广红薯,由此红薯在福建得以普及,使福建得以渡过当时的粮食危机。
可惜的是新作物没有得到朝廷的大力推广,依靠民间传播速度极慢,历史没有给明朝在民间传播红薯的时间,结果清朝正当其时的享受到了红薯带来的好处。
依靠着这些基本上不需要与稻米、小麦抢耕地的作物,使得中国可耕地面积大大提高,乾隆末期时,中国人口达到了恐怖的三亿人,占据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没有这些活人无数的逆天神器,所谓糠稀盛世不可能出现。
而就算是有了这些新式作物,清朝时期人们在生活质量上甚至还有低于处于小冰河时期的明朝末期。
当稻米是人们主食的时候,百姓尚且吃得上稻米,当番薯在清朝大行其道时,百姓便连稻米也难以吃上了,反正吃番薯也能活人,这些稻米便贡献给满人老爷和官老爷享用吧,如此造就的所谓‘盛世’只不过是主子的盛世,而不是奴才们的盛世。
并且以番薯为主食即无营养又伤身体且寿命也难以长久,一代代的中国人被番薯养大,整个国家的人民都受到了严重的损伤,为日后羸弱的‘东亚病夫’埋下了祸根。
所谓康熙康熙吃糠喝稀,便是百姓最无能为力的口头上讨取便宜。
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明朝没有享受到的新式作物的巨大好处,如今有了楚毅的参与之后拼了命也要尽快使这些新式种子在大明的国土上生根发芽,为大明百姓的饭碗里添上一份儿可以活命的吃食,地瓜干和红薯粉的味道还在楚毅的灵魂深处积淀这,稍一回味便能在舌尖感受到其香甜的滋味儿。
湖广乃是膏腴之地,土地肥沃,长江和大湖赠送给两岸的淤泥被农人收拢起来堆积在田地里,这就是最珍贵的垛田,堪比插根筷子能发芽的黑土地了。
生活在湖广的人们没有谁不知道垛田的珍贵,而这样的垛田整个沿江沿湖都有的是,楚毅日后当然不会用这样珍贵的田地种植新式的种子,但是现如今每一颗种子都珍贵无比,就算是拨出三十亩垛田来种植楚毅也毫不心疼,就等收获了,只要新式种子的收获量能够达到后世收成的一半,楚毅就有信心推着历史的车轮往前狠狠的踏上一大步。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