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林中露第2/3段
“小人大名胡潜,古月胡,水替潜,无字无号。”“先生出游,是要去往何处?”“从来的山中来,到去的山中去。”“从此山到彼山,道袍崭新,轻装上路?”韦皋说完,斜眼瞅
了瞅胡潜小小的背囊。“几本经书随身带,足矣。”
见韦皋想要一探这道人的究竟,薛涛在一旁歪着脑袋帮忙引话:“胡先生可知,今天遇到您是我的大幸么!”
“怎么说?”
“韦大人在林中射小鹿,小鹿被我惊跑了,我生怕大人怪罪,连忙说有鹿之处必有高人。哈哈,您现在来了,可知我说得没错。回去之后,不用领罚啦!”
“哈哈!”胡潜笑起来。“能为娘子所用,小人也不虚此行。”“先生,小女还是第一次偶遇山中真隐士,那些经书,借我翻
大唐薛涛——萱草帖
翻如何?若有没读过的,我也要回去找来读读!”“小娘子言过了,随意翻看吧!”胡潜将包裹递给她。
薛涛双手接过包袱,打开看到《道德经注》《周易注》《黄庭经》几本,还有一本手抄的小册子,第一篇,便是朱桃椎的《茅茨赋》。
“这本里边的文章,像这篇朱桃椎的小文,小女真未见过。现下读一读,可以吗?”薛涛扬起簿子道。胡潜在一旁点头默许。
此时韦皋已用完午饭,擦手漱口后,他清了清嗓子:“我们只出来狩猎半日,便又累又饿!想那戍边的战士几天几夜的征讨下来,不知可有这样的热汤喝、可有烤肉吃……”
崔佐时一向机敏聪明,他赶紧答道:“川西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丝绸、米粮、井盐等各项商贸、税赋收入中,拨出的军费逐年上升,仅今年下半年,军费已经比上半年增加了一成半,想来将士们的日子总是越来越好过的!”
“将士们的日子好了,百姓的日子呢?”韦皋锁眉道。“两税法始试行时,西川这种富庶之地的百姓自是无忧。但经历这些年内忧外患,钱价、布价都被本地豪强操纵,他们知道农民没有钱,要将实物折换成钱额,还要缴收布帛,便让钱价上涨、布价下跌,从而牟取暴利。我们要多拨军费,军费从盐商、茶商那儿出,商户们自然又将这压力转嫁于百姓。”
“这还不算今年增收的户税和青苗钱,没办法!连年战事,财务吃紧!”崔判官一脸苦楚。
“不过,王将军、董将军提议征讨吐蕃和南诏,也是在所难免。现下正是用钱之时,西川近三万兵士,人吃马喂的,也怠慢不得。”李书衍轻声说。
李书记不提还罢,一提,正戳到韦皋烦闷处。出兵还是戍守,他无时无刻不陷于两难之境,只见他霎时间脸色突变,大吼:“在所难免?这是谁的指示?你们说话做事,只管张嘴,不带脑子的吗!有没有详细查证、仔细推敲?”
李书记连忙伏倒在地说:“节帅恕罪!”心里却想,从陇州到成都,王有道、刘辟这些人都官升几级,自己却原地打转,依旧是个两史掌书记。韦皋的脾气也是越来越臭了。
阳棚下,气氛瞬间比官署的政事堂还肃穆。薛涛在旁边一面翻书,一面听,那落魄道人这时候开了口:“众位都知道西南连年战乱,这些年来,财物、人力均虚耗了不少,是学学魏征的时候啦!治蜀如治国嘛!”
“大胆,先生怎可僭越?我等乃是为圣上效劳的朝臣,国,只由圣上来管治,岂可胡乱作比?”韦皋大声呵斥。
道人不屑地说:“我一介流民,天天云里来雾里去,爱上哪里上哪里,爱说什么说什么!况且圣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论是管治一己、一家、一国,还是天下,遵循的道理是相通的。”
韦皋板着脸,默不作声,其他人也不好发话,此时薛涛猜着韦皋的心思,忽抬起头,道:“先生,是何道理?小女愿听其详!”
胡潜对薛涛说:“好!小娘子可知道贞观之治?”
“自然知道,太宗皇帝仅用四年实现天下大治,使得户户丰衣足食,人人安居乐业。”“对,当时也正值大乱之后,魏征劝谏圣上,要治天下,需行仁政,休养生息。乱世之民,反比久安之民好治理得多。好比我今日行至此地,又饥又渴,能喝到一碗热汤便心满意足,感恩戴德,哪里还会有其他要求!”
薛涛俏皮地说:“依胡先生所说,要治乱世之民,需持怀柔
“将士们的日子好了,百姓的日子呢?”韦皋锁眉道。“两税法始试行时,西川这种富庶之地的百姓自是无忧。但经历这些年内忧外患,钱价、布价都被本地豪强操纵,他们知道农民没有钱,要将实物折换成钱额,还要缴收布帛,便让钱价上涨、布价下跌,从而牟取暴利。我们要多拨军费,军费从盐商、茶商那儿出,商户们自然又将这压力转嫁于百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