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写实与写意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文艺作品有很多种类,诗词曲赋,音乐电影,书法绘画,语言舞蹈,等等等等。

  究其缘起,艺术自然是产生于生活,但同时又不等同于生活,至于高于生活还是低于生活,那就不得而知了。有关这个关系其实很容易理解,若写的诗词和平时说话一样,跳舞和走路一样,电影就是把日常生活单纯录了下来,音乐完全就是一群人在唠家常——那场面实在太美,我甚至不敢想象。

  作品中当然需要有生活的影子,但若是仅仅把生活克隆了一把,那可就是对资源的浪费了,也是对受众的肆意调戏与污辱。

  网上关于写实的定义是这样的,写实主义又译现实主义,一般是指关于现实和实际而排斥理想主义。

  对此说法,我不敢妄下评论,但定义里出现另外一种定义,这实在教人头疼的厉害!既然是在解释一个名词,那么就应该力求清晰明了,话说这理想主义又作何解?真怕理想主义的定义是这样的——关于理想而排斥现实主义。如果这样的话,那岂不成了互吹了?

  还好,理想主义的定义倒是够简捷的,通俗点讲是基于信仰的一种追求。虽然还是不太接地气,但至少没有陷入和现实主义互掐的局面。

  那么问题来了,两个主义哪个好?

  在选择支持哪方之前,还是把这些所谓的概念定义换算成人话吧。鉴于现实主义的成立建立在对理想主义的抨击之上,固先说一下理想主义。

  比方一个人信奉佛教,也就是说他成天念阿弥陀佛都不会烦,成天朗诵经文也不觉腻,有一天他就想让世界上的人都和他一样每天念阿弥陀佛,成天朗诵经文,也就是一起信奉佛教,其他什么道教、基督教都去屎。他这样一个心路历程就可以算作是理想主义了。究竟最后能否达到目的,那并不重要,能想想已觉很痛快了。

  现实主义则不然——当然这不是说信奉现实主义的人非做不可——仍以佛教徒为例,他们并不会想象全世界只有一种宗教,虽然这种念头也会有,但他们会更加务实,会考虑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而不会刻意地去标榜什么天下只有佛教之类,转而踏踏实实地自个念阿弥陀佛自个诵经,也许有一天真的佛教一统也未可知,但那就不是他们的任务了,充其量只是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去等待。

  这是两种主义,但与本文真正要探讨的其实还不完全一致,因为本文标题是“写实与写意”。之所以用几百字的篇幅来解释现实和理想,那是因为写实和写意与其是有很多共通点的。

  但写意并非直接与信仰挂钩。不妨再从网上搜索解释一下刚才忽略的词汇——信仰,所谓信仰是指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对鬼、妖、魔或天然气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网上对写意也有定义,说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苛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是一种形简而意丰的表现手法。但很明显在本文中,不止于此。

  写意会受到信仰的影响,但更多的是体现在心态的变化和心情的起伏上。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小孩子尝试画一张老师的肖像,有的孩子画得春光满面笑容洋溢,有的孩子画得就张牙舞爪甚至还多了一颗大痣或是秃头残齿,但其实老师是一样的,尤其在课堂上给所有的学生看来更是没有区别的。这就是有关写意的一个直观表现。

  写实就简单多了,还以绘画为例,把要画的人物或景物照实画在纸上为写实和写意与其是有很多共通点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