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打工四千年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魏赵两家一向井水不犯河水,魏家为什么要对赵家下手?

  没理由啊……

  赵文扬打心眼里是不想与任何人为敌的,在这里他只想享受生活,享受这个世界给予的一切:比如男人可以合法地拥有三妻四妾,甚至八妻九妾,只要他愿意,他可以娶三十个婆娘回来,这样可以连续一个月,每天都不带重样的……

  但与人为善和任人宰割,是两码事,如果有人要阻止他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那还能咋办?

  与对方撕逼呗!

  与魏家撕逼可不是小事,万万不能搞错了战斗对象,一定得调查清楚。

  赵文扬很善于复盘,他仔细想了想:三次参与对赵家发难的,都有吴行山,事发后,吴行山又第一时间去了魏家……按照谁受益,谁犯罪的原则,应该就是魏家。

  玛德,本少爷有十几万两银子,本来都已经可以提前退休了,但魏家却横插了一杠子,他们是想截胡啊……

  为了本少爷能早日过上混吃等死的日子,必须要将危险扼杀在萌芽中啊。

  有了本钱,就得抓紧时间制盐了。

  在后世,两淮盐场是四大盐场之一,自古以来就有“两淮盐税甲天下”的说法,不过,宋初淮盐脱毒的技术尚未出现,市面上销售的盐多为青盐,产自南唐。

  这个时代所称的青盐实际是一种井矿盐,因色泽青白,故称青盐(不是青海湖的盐哦)。

  这种井矿盐因为采自深井,没有杂质,质地非常纯净,所以制盐方法也极为简单,几乎晒干后就可食用,当然受制于开采技术,产量也是极低。

  较低的产量,极大的市场需求,造成了青盐价格的高涨,南唐的富庶,青盐贡献了一大半的功劳。

  可以说在封建时代,谁掌握了制盐之术,谁就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明朝时与朱元璋争天下的张士诚,就是盐贩子出身。

  古扬州的地理范围很广,盐城、泰州、镇江都是它的辖区,而淮盐盐场就位于盐城境内,著名的小盐湖就在这里。

  根据后世地理学家的研究,小盐湖实际是海的延伸,地层之下有一条暗流与海洋连接,湖水实际是海水,所以水中盐分很高,甚至还有潮汐现象发生。

  赵文扬经过反复考虑,决定将盐场选在小盐湖。

  之所以不直接煮海晒盐,是考虑到技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制盐乃是暴利中的暴利,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已经被历史验证过很多次了。

  所以在尚无法保证赵家绝对安全的时候,赵文扬只能低调,小打小闹。

  扬州城距离盐城有一百里,在后世驱车不过一个小时而已,可在这里坐马车,赵文扬足足走了大半天,到达目的地时,整个人都颠散架了。

  天公不作美,刚到盐城,就下起了大雨,然后变成暴雨,一直持续了半个月。

  于是长江水位暴涨、决堤、泛滥,大量的农田、房舍被淹,百姓流离失所,盐城的大街小巷全是流民。

  赵文扬站在客栈的二楼,看着墙角处躲雨的流民,若有所思。

  如此罕见的暴雨,史书中是有记载的,因为赵匡胤登基名不正言不顺,一些反对他的人便趁机发难,说这是上天示警,并以此为借口,起兵造反。

  先是北边的李筠,后是南面的李重进。

  两人一南一北,差点将刚诞生的大宋扼杀。

  这场平叛持续了一年多,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整个淮南地区都陷入了兵燹,民不聊生,本就穷困的大宋财政更是雪上加霜,而北面的契丹又趁机发难,敲诈勒索……

  史书记载,经历这场天灾人祸,宋初的人口减少了二十多万!

  赵文扬眉头皱的更紧了,李重进乃是淮南西路节度使,扬州城隶属淮南东路,那厮造反后,好像第一个攻陷的就是扬州啊……沃日!

  扬州城,就是风暴中心啊!

  关键是暴雨已至,这就意味着那场谋反大案也不远了……求推荐票……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