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投行卷,古代大唐的举荐制度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不敢当,不敢当。”谢文理听闻,脸上露出一丝喜色。

  乌衣郎这称呼,已经很多年没有见了。

  还以为世人都忘记了乌衣巷谢家了呢。

  今日听闻,顿时感到无比的高兴。

  当年王、谢两家居住在乌衣巷,时代荣耀,世人皆称王、谢两家子弟为乌衣郎。

  然而,隋朝的一场大火,让乌衣巷成为了一片废墟。

  王、谢两氏也开始没落了。

  然后,他拿出了自己的诗作,递上来:“高阳县伯,这是我这几年的诗作,请你斧正斧正。”

  “啊?”

  张若虚有着尴尬。

  斧正?

  你不知道我的诗词都是抄的么?

  好吧,你确实是不知道。

  张若虚微微一笑,说道:“我才疏学浅,只怕会辜负了你一番好意啊。”

  “高阳县伯乃是当世名士,若是能够得县伯的指点,小生感激不尽,感激不尽。”对方连忙说道。

  “郎君,可收下。”黄中在旁边提醒说道。

  “那就暂且收下。”张若虚微笑的说道。

  见到高阳县伯收下了自己的行卷,谢文理整个人激动无比。

  “多谢高阳县伯指点,多谢高阳县伯指点。”谢文理整个人高兴无比。

  “我还有事,就不和你闲聊了,回见。”张若虚挥了挥手,然后穿入牛车之中。

  牛车缓缓的向前去。

  一个玲珑的暖手炉。

  热气,不断的从暖手炉之中弥漫。

  直到高阳县伯的牛车消失在城门,谢文理才离开。

  张若虚有些不解,然后问老黄:“这个家伙写的诗句,确实不错,但是他为何要送给我啊?”

  “郎君,这叫投行卷。”黄中脸上满是笑容,说道:“每逢科举,长安的达官贵人都会受到士子的行卷。”

  “若是无行卷,岂能称之为勋贵?郎君身为开国县伯,有为圣人举荐人才之责。”黄中很是高兴。

  看来自家郎君的县伯之爵终于是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了啊。

  太好了。

  这简直就是太好了。

  “投行卷?”张若虚笑了笑,说道:“看来,大唐的科举,依然还是被士族把握住啊。”

  “可不是?这大唐虽然有科举,但是朝堂上的人,哪一个不是世家出身?”黄中说道。

  确实如此。

  哪怕身为的寒门士子,也都是世家出身。

  祖上是当官的,只是到了他们这里没落了罢了。

  寒门士子,首先你的身份得是士子。

  这年头,传播文化的权柄掌握在世家的手中,不是想读书,就有书读的。

  “不过,这行卷,要是换成金叶,我就更喜欢了。”张若虚将行卷丢在旁边,说道:“烟酒烟酒的道理,看来这谢文理还是不知道啊。”

  求人举荐,竟然还不拿点礼物来。

&em黄中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