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大炼钢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钢,经过精炼,不含磷砂等杂质的铁,含碳0.15~1.7%,比熟铁更坚硬更富于弹性,是工业上极其重要的原料,这是课本上的解释。

  古法炼钢,其实就是那几种,不同于后世的转炉或是平炉炼钢,程立是个半吊子理工男,让他弄点机械类加工没有问题,要是说平白的把大唐的钢铁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高度,还真是难为他了。

  后世没进过钢铁厂的人还真不知道里面的窍门,铁矿石进厂其实要经过几个阶段的处理的,首先是选矿,后世稍微偏远点的矿石产地都有这么一个厂子,百姓都叫他选厂。

  华夏虽然说是地大物博,但是高品位的矿石产地真就不多,程立知道几个地方,后世的苏北是一个,东北的也好,攀枝花也罢,矿石里面的含量都很驳杂,不是磷硫含量超标,就是铁含量一般,赤铁矿也好,白铁矿也罢,质量都不是很好。

  所以后世的华夏对澳洲铁矿的需求量连年增长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好死不死的,这些资源还都掌握在倭国手里,你能想到这么一个小小的国家,没能通过战争掠夺华夏,却用各种技术资源封锁,掠夺了华夏近半个世纪,华夏的稀土矿出口也大半被这个国家掌控着,说说其实很可悲的。

  矿石从矿山上被挖掘出来之后第一时间被运近选矿厂里磨粉然后筛选,最大可能的将里面的杂质都筛选出来,然后就是矿粉,矿粉按照一定的比例和碳粉混合,滚球,然后经过初烧,产生的就是熟料。

  熟料参合一定量的煤炭、矿石、石灰,在进行炼制,最后出来的才是生铁,要是需要炼钢,就需要进一步除碳或是增加其他的元素,后世程立也是机缘巧合下在钢铁厂干过一段时间,每个钢铁厂都有自己的化验室,干的就是这个,他需要把每个进炉的原料都分批次的化验,然后得到的才是自己需要的品味铁或是钢。

  程立没有这些条件,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办法,古法炼钢其实就那几种,块炼法、炒钢法、灌钢法,其实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就有了,北齐的时候灌钢法就开始有了应用,只是方法保存不善,就连工部都没有完善的工艺。

  程立的小作坊其实就相当于后世的一些实验室的功能,他不大面积生产钢铁,或是刀兵,而是实验各种可能性,让他一个7岁的孩子去炼钢,有些强人所难了,但是技术顾问还是不成问题的。

  “老高,这么一个小炉子,一天能出几炉钢?一次能生产多少?”

  进了工坊之后,程立看着干的热火朝天的工人,大冷的天竟然还有人打着赤膊在干活,这么大的工作量,人能活的长久那是在做梦。

  想想可怜的大唐人均寿命,程立就想做点什么,但是很快就被残酷的现实打败了。

  不能不说李二不重视人口的增长,他也知道,人是他走向强大的唯一途径,哪怕是一些异族,只要肯归附的他也敢用,唐朝名将里面就有几个外族人,契毖何力就是一个典型,后世的契家庄就是这样,他们帮着李治守墓千年,就连成吉思汗想过去,也要写个保证书啥的,可见这帮人的忠诚。

 种可能性,让他一个7岁的孩子去炼钢,有些强人所难了,但是技术顾问还是不成问题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