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长城,豺狼莫入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他把始皇帝的原话传达给了全军将士:

  我们老秦人,800年前是靠给周天子养马起家的,那时候世间还没有匈奴,老秦人才是真正的飞骑鼻祖,当下的骑兵决战,秘诀就四个字:以快制快,草原相逢勇者胜!

  平面战争,老秦人也不是孬种!

  何况蒙恬还做到了料敌机先,秦军虽然彪悍,单纯和草原民族比快,也未必有必胜的把握,但眼下匈奴新败,就像受伤的狼群正躲在山沟舔伤口,如今大秦飞骑闪电突袭,招招进攻,有攻无守。

  至于被突袭之后头曼单于有没有逼迫蒙恬防守的能力,那就看他的造化了!

  骄傲的匈奴骑兵和发愤的秦军飞骑轰然相撞。

  头曼单于第一次发现,在敌人面前,自己的战士居然没有了以往的速度优势。

  唯快不破,匈奴矮马已经够快了,秦军胯下坐骑却似乎更胜一筹。

  当匈奴人的弯刀还未回转,秦军的阔身铁箭已经穿胸而过。

  尽管蒙恬在战前已经严令,战争期间不许砍头争功,可有些秦军勇士一见血太过兴奋,还是忘却了已经刻在骨子里的军令,居然还好整以暇的砍下头颅充当记功的证据!

  兵马俑一样强壮的秦军勇士,精赤着铁塔般的上身,挥舞着长短剑,腰间晃荡着四五个敌人脑袋。

  这样的杀星屠戮,即使是悍不畏死的匈奴人,眼神中也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了恐慌和震撼!

  即使在兵刃上,胡人弯刀也远不如秦军铁剑。

  战场上兵刃对砍,两个时辰过去,弯刀已经严重卷刃,甚至再也砍不穿秦军战甲,可秦军的阔身长剑依然锋锐,纵然不是干将莫邪那样的神兵利器,可见证过秦始皇陵铁剑的游客应该承认,秦国的铸剑术绝不逊色于其他六国,何况比之生产力低下的匈奴。

  纵然秦军长剑有缺口,依然不影响格挡和杀人,纵然长剑在长时间高强度的格挡中偶然断裂,秦军人手还有一把备用短剑,可匈奴人手一把质量一般的弯刀已经是奢侈。

  几个时辰过去,胜利的天平开始向秦军倾斜,纵然匈奴人数占优,在蒙恬如臂使指的契入穿插下,匈奴骑士反而被分割成无数小块。

  秦军保持着白起发明的三骑阵队形,每个百夫长率领33个三骑锥,万人为一队,在万夫长指挥下如钉子一般契入匈奴人群。

  之后就是联合更多的万人队进行绞杀,只知原始野战的匈奴骑兵终于放下了马背民族的傲慢。

  纵然是头曼单于的两万精锐,在扶苏五万飞骑的暴风突击下,同样显得苦不堪言。

  当斥候汇报,担任突击队长的那个年轻公子就是秦始皇的儿子,头曼单于忽然明白了始皇帝的那份野心。

  扶苏公子所求只有一个,那就是把自己的头颅挂在咸阳宫殿前的十二铜人之上。

  确实如此,无论是始皇帝还是蒙恬,给扶苏的指令只有一个,那就是三军夺帅,斩首行动,斩杀单于头,高挂咸阳宫。

  可惜头曼已经决定不给扶苏任何的机会,自己的脑袋还是挂在自己的脖子上比较舒服,给人家把脑袋挂在城墙上,滋味恐怕不会太好受。

  眼看单于的大旗仓皇撤退,匈奴的最后一口气也泄露。

  董事长都偃旗息鼓了,匈奴的小兵也再没有了拼命的勇气。

  蒙恬军从榆林北上,北地、陇西两郡的秦军南下,在这样的夹击攻势下,匈奴彻底退出了河套以内。

  此后秦军追击,在阴山地区和贺兰高地再败匈奴,向称彪悍的匈奴骑兵被以步兵为主的秦军追着打,即使在梦中,头曼单于也不会相信。

  可魔幻的现实已经真实的上演。

  《史记》记载:蒙恬军以战车开路,箭矢如蝗,步骑掩杀,在秦军狂风一样的席卷之下,今称贝加尔湖古称北海的地域,已经没有了匈奴踪迹,今称乌兰巴托古称狼居胥山的匈奴王庭,只见胡马北窜,一路向北。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西伯利亚北风那个吹,秦军终于停下了追击的步伐。

  此战之后,扶苏向始皇帝请罪,表示没有带回头曼单于的首级,罪大恶极。

  蒙恬和章邯帮助求情,始皇帝哈哈大笑,他原谅了长身玉立的扶苏,却将他再次派遣至北方边境,协助蒙恬“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长城,或许至今仍在影响着中国的军事思想,以国土防御为主,华夏人民在此间种菜种花,豺狼莫入!蒙恬,扶苏,古人的名字,实在有文化...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