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通古斯巴孜特第2/2段
沙漠里面,有大鸟的骨头,有大象的骨头,有骆驼的骨头,甚至有鱼骨化石,有前所未见的上古神龙的骨头,如今也不断新添人类的骨头。
进去出不来,死亡之海,名副其实。
告别了逝者,张骞看着四周的山,北面的叫做天山,南面的叫做昆仑山,西边的叫做葱岭(帕米尔高原),向东一片湖(罗布泊),那里有人定居。
走过一个有一个芦苇荡,翻过一座有一座沙丘,终于即将再次看见两条腿的人类,整个西游团都振奋了,只剩了34人,日照金山,烈日雪山,大自然的天造地设,不断削减着队伍牺牲的痛苦。
输给天灾,不算给汉帝国丢脸,皇帝估计也能原谅。
前方或许是世界上最难到达的村子,甘夫已经骑着骆驼冲了上去,分别用匈奴语和月氏语和放马的汉子打招呼。
然后甘夫晃晃悠悠骑着骆驼返回迎接队伍:“村子叫做通古斯巴孜特,通古斯巴孜特,啦啦啦。”
沙漠部落,沙漠的肚脐,世界上最孤寂的绿洲,死亡之海,唯一保留的生机之地。
西游团没有如此狼狈的冲进村子,而是一头扎进了克里雅河,一遍欣赏千姿百态的原始胡杨林,一遍看着如诗如画的远在天边的雪山,近在眼前的村落。
克里雅河渗入沙漠,大河恋,大河早就的绿洲,养育着胡杨、红柳和芦苇,也养育着牛羊,猫狗和人类。
那时候的天地生态尚未被破坏,绿洲的数量,比如今更多一些,所以西游团倒是没有因为断水产生幻视,没有见识海市蜃楼。
但如今的村落,真有点如梦似幻从天而降的感觉。
沿途将近一个月,路上看不到一丝人烟,入目都是沙子和太阳,如今时空停滞,背后的沙丘依旧变化着形状,面前却忽然出现了胡杨,灌木和散漫的羊群……
离群索居,与世隔绝的隐士,打扰了。
我们虽然是匈奴打扮,可我们是地地道道的汉朝人。
奉大汉皇帝命,出使大月氏,为和平而来,不带一丝丝恶意。
第一次放松的吃着馕和羊肉,第一次在水井边打水,看见井沿上的石头都这么亲切,西游团的汉子们养好精神后,主动发扬国际精神,自觉的帮助乡亲们打水,所有的水缸全部灌满。
不为其它,只喜欢听见清水流淌的声音。
当然,从井里面打上来的水,依然有不少的沙子。
可毕竟不是像挖树根一样,从沙子里淘水,这是从水里面过滤沙子,心情爽多了。
“通古斯巴孜特”,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里的居民,主食是一种名为“库买奇”的面食,胡杨树枝在有沙子的火膛里燃烧,将面饼摊在热沙上,等面饼烤熟之前,上面还会被风吹上一层沙子。
虽然语言不通,可看着张骞源源不断掏出了的礼物,村子明白,这是遥远的帝国来的贵客,那里肯定有了不起的文明。
自从进入沙漠,西游团第一次吃饱了肉,羊肉搭配洋葱、恰麻菇、胡萝卜、大葱、大蒜这些,适合隐居的沙漠秘境,张骞再一次的想起了沙漠客栈,想起了媳妇阿吉玛,双胞胎儿子张伯牙,张子期,妹妹张小野,第一次,张骞对匈奴的想念,比长安更多,或许是美食的作用,或许是民风古朴的村子,有一种家的味道。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