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多愁善感的李世民(上架求支持)第1/2段
<p>李世民、长孙无忌、李道宗三人看着那简单的筷子搭成的木桥都傻眼了。</p><p>就是随意的穿插,一座简单的桥就搭建好了?</p><p>李世民惊奇的上前,也伸手按了按,还特地使了力。</p><p>筷子桥给他压下去一些,发出“呲呲”声响,但依然坚挺着。</p><p>李世民松开了手,啧啧称奇,就之前自己施加的力,这些筷子加起来都应当给折断,偏偏这小桥支撑住了。</p><p>借此推理,若这些筷子换成粗厚的树干,走马行车,那也是轻易之事。</p><p>“太妙了,太妙了!”</p><p>李世民抚掌大笑道:“十六这手绝技,皇兄看来唯先贤鲁班方可比拟。”</p><p>李元瑷罕见的有些脸红了。</p><p>鲁班可是他们的祖师爷。</p><p>随即李世民又问起了渡河之后的情况。</p><p>李元瑷逐一汇报了。</p><p>这一切难题都在李世民的预料之内,但李元瑷的应对全无问题。</p><p>尤其是擅于走山道的独轮车,还有事先准备的软皮革风帆以及踩雪行军等,同样让打了半辈子仗的李世民、长孙无忌、李道宗叹为观止。</p><p>但真正让他们回味的还是那神乎其技的无钉无绳的木桥。</p><p>他们行军作战,难免会遇上大江大河。</p><p>很多战役往往在于抢滩登陆抢得先手。</p><p>若军中懂得这种造桥方法,将会在战术战略上抢得先手。战阵之中,一个先机,意味着胜利,意味着少死千八百人。</p><p>“对了,你刚刚说的薛曳莽是谁?军中还有这号人物?”</p><p>李世民最重视人才,问起了这一路上表现极佳的薛曳莽。至于张宝相,他当然晓得,生擒颉利的大将,他亲自接见过。</p><p>李元瑷将薛曳莽的身份细说,也说了薛延陀资助了两千匹乌珠穆沁马的事情。</p><p>李世民眼睛瞬间亮了,李治对付薛延陀的手段,都是学于他父亲。而今遇到了正主,哪能看不透自己儿子的花花心思。</p><p>薛延陀已经不听话了,但是薛延陀,国可以灭,却不能亡。</p><p>草原的尿性,薛延陀真亡了,那流散在外的百姓、余部都将会为其他部落吞并,壮大其他族部,与中原没有任何好处。</p><p>薛曳莽留着,日后自己灭了薛延陀。可以用他来打着薛延陀的旗帜,招募余部,然后在唐王朝的边界外规划一片草原安置他们,以彰显大唐仁德。一方面用他们来戍守边疆,一方便帮着自己养马,顺便收心,能够同化的同化,不能同化的,出征时一纸调令,安排一并上阵杀敌,成为唐王朝的尖刀部队……</p><p>灭了他们的有生力量,然后榨干余部的剩余价值。</p><p>大唐军马七十万,不就是这么来的?</p><p>“你真是,这是关乎朝廷未来大局,也不早说。快,让人将薛曳莽请来。”</p><p>薛曳莽有些拘谨的走进了大帐。</p><p>看着面前的李世民,噗通一声就跪下来。请看qkxsrg</p><p>“薛延陀曳莽突利失,叩见天可汗陛下,给天可汗陛下磕头了。”</p><p>李元瑷看直了眼,李世民这“天可汗”的外规划一片草原安置他们,以彰显大唐仁德。一方面用他们来戍守边疆,一方便帮着自己养马,顺便收心,能够同化的同化,不能同化的,出征时一纸调令,安排一并上阵杀敌,成为唐王朝的尖刀部队……</p><p>灭了他们的有生力量,然后榨干余部的剩余价值。</p><p>大唐军马七十万,不就是这么来的?</p><p>“你真是,这是关乎朝廷未来大局,也不早说。快,让人将薛曳莽请来。”</p><p>薛曳莽有些拘谨的走进了大帐。</p><p>看着面前的李世民,噗通一声就跪下来。请看qkxsrg</p><p>“薛延陀曳莽突利失,叩见天可汗陛下,给天可汗陛下磕头了。”</p><p>李元瑷看直了眼,李世民这“天可汗”的威名,还真不是吹的。</p><p>“起来吧,无需多礼!”李世民友善又不失威严的将薛曳莽扶起,然后亲手给他盛了碗老参酒,道:“这一路来,辛苦你了。喝碗酒,暖暖身子。”</p><p>薛曳莽拘束的将碗中酒一饮而尽。</p><p>李元瑷很识趣的打起了助攻道:“军中不得饮酒,这老参酒是新罗女王的贡品,陛下自己都不舍得喝,特地为我们准备的。”</p><p>薛曳莽“啊”了声,早知道怎么也不敢喝,但此刻老参强大的药效暖遍全身,想吐都吐不出来,赶忙跪下道:“谢天可汗陛下赏赐。”</p><p>李世民再次将之扶起,露出了让人如浴春风的笑容:“听说你仰慕我大唐文化,这样吧,此战过后,你与朕一道回长安,论功行赏。”</p><p>薛曳莽欣喜若狂,几乎手舞足蹈起来。</p><p>当天傍晚,李世民邀请李元瑷入帐用膳。</p><p>这一次只有他们两人,没有外人。</p><p>李世民私下里还是很随意的。</p><p>与李元瑷一并坐在炭火旁闲聊。</p><p>李世民邀李元瑷来,主要是为了了解李治的情况。</p><p>自从深入鸭绿栅,李世民就没有收到李治的来信了。</p><p>作为一个没有收到李治信“忆奴欲死”,收到了信,满血复活的父亲,李世民充满了对自己儿子的思念。</p><p>李元瑷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说道:“太子在蓟城亦很怀念皇兄,常常拿着皇兄的信,睹信思人呢。”</p><p>这话他并不是为李治说好话,李治确实在空闲时,常常读着李世民的来信。</p><p>毕竟是李世民一手带大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