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文武双帝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大乾最高修为也就阳神,寿元五千年,明面上只有高祖是阳神,还是转修神灵道才实现的;其它皇帝正常情况下活不到今天的,当然,神灵的寿元远高于同等境界修士,他们因此活着;

  只是,凡事有利也有弊,吸收信仰之力以达长生,自然也要受献出信仰的百姓所牵制,自身命运几乎和国家联系到一起,国亡则庙毁,大约这就是大乾国诸位皇帝一个个勤勉治国的原因吧。

  高祖征战四方,建立了大乾国,他的功绩没有谁不知道,但是人们善于记忆谁是第一,第二第三就没有那般关注,太宗高宗就不是那般名气大。

  但能坐到镇一级的祭庙,自然不是什么寻常人物。

  太宗自小跟着高祖征战,经历过无数磨难,见识过无尽血腥,等他继位大宝后,治国更加狠辣,手段较高祖尤甚;

  他是“贪狼耻”的亲历者,亲眼见到无数信任的老部下,自己的亲兄弟,儿子,侄子,孙子,重孙,全部倒在了那片草原,永远回不来了,由此对草原游牧部落怀恨在心,特别是曾经饶恕过的无辜妇孺,曾经自以为的好心,直接造成了那场大败,造成了接近两百万人的牺牲;

  从此,血刀军在他的治理下,一改“仁德之师”的美名,血刀之下,片甲不留,他有一句很有名的话,流传至今,成为了血刀军必须执行的最高命令。

  “斩草要除根,杀人,要灭门!凡是对上了血刀,魂魄也下不得地狱!”

  吃罢五月份在学堂的最后一顿早饭,到了国祭时间。

  东乡镇的国祭庙离小学堂并不远,这也是学堂的隐形福利。离国祭庙越近,安全性无异越高,虽说镇子城墙里面都很安全,已经很久没有发生意外,但是百姓的心理仍旧愿意相信先皇所处为祥瑞之地。

  学堂里将近两百多位师生和后勤都要在隔壁先行祭祀一番,然后各回各家。

  此处的国祭庙有三尊金身,不,黑身,分别是高祖,太宗,高宗三位先皇,他们都是大乾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在位期间文工武治都不缺,既然能在国祭庙有黑身塑造,说明他们如今还活着,当然,这里的活着是说他们已经转修神灵道。

  地狱也就是冥地,人死后生魂所往,被地府统治着,地府在阳世也发展不少附属势力,大乾国的神阙就是在地府技术支持下完成的。

  从太宗理国以来,血刀军才真正蜕变成为一只可使小儿止啼的铁军,没有一丝感情,只有命令与服从,以善于灭族不留一丝隐患而臭名昭著;

  在位期间,最大功绩就是使用闪电战,依次灭了毗邻大乾国的八个小型草原部落,从后方的统计来看,还算完整的尸体陆陆续续超过了一亿具,那些部落里年幼的孩子,走不动的老人,老老实实的牧民,美丽的贵族女子,高贵的王帐公主皇后,统统没有留下,就连求饶成为奴隶的资格都没有,还有自以为姿色不错的妃子想要以身换命,但血刀在手的军人,眼都没眨一下,美丽的面庞骨碌碌地滚了出去。

  血刀军过路,常见的血煞之气都不曾存留,那是随军练气法修收集了,可供修行,散乱的煞气也被随手抹去,毁尸灭迹,不留线索;敌人的尸体,也是一种修行材料,血道功法的修行材料,同样收走了;

  大战过后,草原变得干干净净,天之下,绿油油,不见牧民与牛羊,好似一方从未开发过的人间净土,不是亲身经历过,哪里知道曾经有一个辉煌的文明?

  人们对太宗褒贬不一,但是他的功劳不可磨灭。

  高宗是太宗的小侄子,本来是庶子,当然,由于高祖本身就是庶子出身,对于家族里嫡子随意对庶子颐指气使的习惯深恶痛绝,他立下规矩,使皇室的庶子拥有和嫡子同等的待遇,当然,感情上嫡子还是地位高些,不过从规矩上保证了同等的基本待遇;

  贪狼耻那次,赵家有能力的嫡系基本被打光了,剩下的也残了,太宗只好在矮个子里挑一位稍微高的继承大业,再不济还有自己和老爹在后面出谋划策,但偶然发现了高宗这个有能力的侄子,于是力排众议,立还是庶子的高宗为皇帝,开了“皇位有能者居之”的先河,大乾从此不再管嫡庶之别,不立东宫太子,谁有能力谁做皇帝。

  若是太宗可称为“武帝”,那他就是“文帝”。

  然而,这里的“文”,不是手段温和的意思,相反,人们普遍认为高宗为人更狠,太宗虽狠辣,但杀的是终究是敌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杀了就杀了;

  但高宗,把屠刀对准了自己人。

  他曾问,“民苦久矣,是世家也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