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夜饭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不同于往常,今晚的饭菜格外的丰盛,即使王默这般沉默寡言也变得开朗了几分。

  他拿出藏在地窖里平时不舍得喝的自家酿的黄酒,先是站起给母亲和王素满上,之后才给自己斟了一碗,说道:“祝母亲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喜上眉梢,也祝兄长学业有成,鲤鱼烧尾...”王默说到这,眼神变得狭促,揶揄道:“鹊桥牵牛,早生贵子。”

  王默罕见的开起了兄长的玩笑,但王素并不以为忤,反而笑容变得更加畅快了,刚才他话中提到的“鲤鱼烧尾”和“鹊桥牵牛”分别涉及到两个典故,且都与神话传说有关。

  其中鲤鱼烧尾这一典故具体源自于《太平广记》,原文为: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阔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暮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者便化为龙。又林登云,龙门之下,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大概意思是说:龙门山在黄河以东的地界,曾经禹王到这里把山从中间凿开,呈门状,有一里地宽。于是有了河水从中间汹涌流下,湍急的两岸不能走通车马,到了暮春三月就会有长着黄鳞的鲤鱼逆流而上,越过龙门的鲤鱼会化成龙。又有叫做林登的说,在龙门山下每年春季会有黄鲤鱼从江海中游到这里来。一年当中,能跃上龙门的鱼只有七十二条,初时有云和雨伴随,天火烧掉它的尾巴,鱼就化成龙了。

  黄河就是大河,黄是形容河水的颜色,发源于西极昆仑之山,流经万万里之地,是人们的母亲河。

  话说,巨野县城的地理位置颇为特殊,不仅有这条贯穿南北的黄河穿过,供上下游通航,来往繁盛,对于方圆数百里这一大片城池来说,若想西去长安,北至东海,从巨野坐上船,不需耗费多大精力就可抵达。

  因此巨野县算是附近最发达的通衢之地,既称“通衢”,自然也会有客栈行商,由于道路的通畅,所以这里商贸非常发达,往来客商繁多。

  行商多了就带动起了客栈的兴起,毕竟在本地无根底的商人也是需要住宿之地以供歇脚之用,如此发达的商兴之地使得很多本地人依靠它来养家糊口——比如邻居杨婶的男人便是通过每天来往于各家客栈逆旅来拉生意,当个掮客,赚辛苦钱。

  若巨野仅是如此倒也称不上特殊,毕竟黄河流经的县城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了,真正令它特殊的是巨野最东边是一个东海的入海口,这就使一个小小的巨野县成为了连接河、海的特殊之地。

  概因其特殊的交通位置,所以在巨野县城中驻扎着一司看守之人。

  因此鲤鱼登龙的传说便有了寄托人们期盼飞跃高升、一朝交运的的美好愿望,也成了学子们及第、征辟的象征。

  但征辟、举才并不容易,大多数人往往读了一辈子书连个秀才功名也不可得,故而古时太白仙人曾作诗道: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至于“鹊桥牵牛”,简单来说是远古天上的一个女神思凡下界,遇到一个放牛的少年,动了凡心与其嫁配,但因道君王母的阻挠而不得朝夕相伴的故事,后来王母被两人的爱情所感动,于是在每年七月七日点化鹊鸟成桥以供两人相会。

  王素自然也觉察到了王默话中意味,却也没有多说,两人与母亲干了一杯酒后便坐下一边吃菜,一遍唠起了家常,说些体己话入海口,这就使一个小小的巨野县成为了连接河、海的特殊之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