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呱呱坠地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太子妃刚产子,尚需静养,东宫上下也枕戈待旦了半月,经历昨夜一番紧锣密鼓地忙碌也需修养,便需太子的舅家人和太子妃的娘家人前来照顾。

  太子舅家人除了好舅舅长孙无忌,还有好舅爷高士廉,这二人现都在长安,自不用多言,只是太子妃的本家需要多提一嘴。

  李二生于雍州武功,为儿子李承乾觅的妃子也是武功苏氏,其父苏亶(dǎn)历任秘书丞。是李渊立定长安后,第一批前来投效之人,以及李渊在晋阳起兵时,送钱送粮的遗老遗少,李二登基后都不曾亏待,要官给官,要钱呢,正在修筑洛汤宫,(即日后的东都洛阳)采料全都由各家打理,这几年可谓是富的流油。

  那太子妃的阿母因为近来染病,恐贻害皇孙,未曾前来,只由右武候中郎将苏定方同学,早早前去武功接来了太子妃的父亲和年幼的弟弟。

  第一日的亲属相聚就这般其乐融融过去了,次日朝阳初升,一众文武便争抢着前去送上贺礼,加上外邦使臣,一时间东宫门前车马流转,拥闹不堪。好在有李大亮提前部署,这才没有生出乱子。

  政道坊侯君集的豪华宅院中,李义表一大早便前来等候一同前去,却见侯君集不慌不忙梳理虬髯,仔细打理公服的每一处角落,深怕沾上一丝尘埃。

  “义表贤侄是吧?”

  侯君集笑呵呵地拉着李义表安坐亭台之中,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不要心急,东宫就在太极宫一侧,跑不了。此刻火急火燎前去送上贺礼之人,大多是四五品的散官,如我这等有爵位在身之人,岂能与一众散官挤在重明门前,受烈阳烘烤,等候送上贺礼?”

  正是那装13也有层次之分,侯君集要装的13便是给与他同级别的王孙公侯所看,其他小官,还不足以让他抛头露面,在他的认知中,自己可是压场的主角,怎能没有喝彩之人?

  “来、来、来!都说温故而知新,义表贤侄再帮我温习温习陶罐上的纹饰寓意。”

  见他这般,李义表也是无奈,又将那白釉黑花太子纹罐各种纹饰寓意细说了两三遍,只是侯君集一直自我沉寂在送贺礼时,为一众王孙公侯奉承的场面,压根就没听进去多少。

  转眼已是午饭,为了提前犒劳今天背后的男人,侯君集特意嘱咐庖丁绘制了一桌丰富的宴席。李义表一心想早去东宫瞻仰一番,长长见识,自是没有心情与他在此耽搁。

  却见侯君集不悦道:“小子,你可别不知趣,我府上的庖丁可都是当年专为齐王绘制膳食之人,别人想来我府上一饱口福,还没这份机会呢。”

  拗他不过,李义表强忍着不适,随意吃了几口,又被逼迫吃了好几杯侯府珍藏的玉液,侯君集的面子这才得以保住……

  日影斜坠,天气也清凉了许多,早有侯府奴仆前去东宫门前探看情况,回来报之,此刻鄂国公尉迟敬德、良相房玄龄、卢国公程知节、褒国公段志玄、侍中魏徵等一众老臣正在重明门前叙话。

  闻听,侯君集大喜,这可都是他心中最希冀之人,没想到能一同前来,真可谓是天赐良机,忙拉扯着面颊微微泛起酒意的李义表匆匆赶往东宫。

  满眼华服羽冠中,侯君集终于锁定了身材高大魁梧的大老黑尉迟敬德,正欲上前搭话时,余光中莫名闪现一个熟悉的面容,定睛瞧了仔细后,一巴掌扇在奴仆的后脑勺上,愤愤道:“萧瑀这个大嘴巴子在此,你为何隐瞒不报?”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