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商海风云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当时武士彟还在世,碍于名声与颜面,并未允诺儿子们的提议,只是武士彟心痛李渊离世,很快便悲痛成疾,于荆州追随李渊驾鹤西去。

  武氏经商出身,即使已经步入仕途,也逃不出死后分家产的魔咒,而永安宫一事,让武氏亏损极为严重,此时再分家产,无疑是雪上加霜。短暂的内部斗争过后,荣国夫人杨氏与女儿武媚娘等庶出之人被排挤出外,剩下武元庆、武元爽两个亲兄弟,和堂兄武惟良、武怀运三方势力。

  与邹凤炽一般,武元爽兄弟此时也急需一项新的利益产业,在家族立威,只是他二人可没邹凤炽得经商天赋,几经辗转,目光最终还是落在了木材上。虽说永安宫筑建工程戛然而止,但长安也是百废待兴,且为京畿要地,只官员府邸与坊民所需,足以让兄弟二人将先前囤积在南山口的木材转出手去。

  浮沉商海多年,邹凤炽也看出了兄弟二人的心思,况且此前也是武氏递来的橄榄枝,略作思量,便将官员府邸与长安坊民供应还给了武元爽兄弟,邹氏只管长安以外的关内道各州郡供应。

  可惜,邹凤炽忘了最重要的一点,武氏起家河东道,早已扎根立稳,当初与他联合经营关内道,也不过是权宜之计,如今他一放手长安,当即被夹在中间,待武元爽兄弟了结家族内部争斗,喘过气来,第一个下手的就是他。

  很快,武氏兄弟就摸清了邹凤炽的运作方式以及运输路线,还重金收买了他的贴身随从,于贞观十年孟秋中旬,先借与武氏有亲的县丞,分派县衙差役在河道扣押了邹凤炽上百根木材,继而又以莫须有的罪名,关停了邹凤炽囤积在雍州的木材仓库,当邹凤炽奔走长安寻求助力时,洛阳大本营又传来消息,邹氏在运河南北沿岸的各个产业相继被诸多同行群起挤兑,损失惨重。

  简单粗暴的方式,打得邹凤炽手无举措,这时,武元爽亲自前来和谈,言曰:只要邹氏不再沾染关内道木材生意,武氏可助其在江南道立足,并且愿娶邹凤炽女儿为正妻,从此两家结为一家。

  邹凤炽嫡子早夭,唯有独女,一旦姻亲,日后邹氏产业也将为武氏吞并,如果答应,邹氏族内部必然掀起斗争,很可能在此存亡之际,不复存在。正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暂时没了关内道的木材生意,邹凤炽也有机会东山再起。

  权衡利弊,邹凤炽决定先回洛阳保住根基,尽力解救运河南北沿岸的产业。归途中,在陕州交接处,邹凤炽突然遭遇了盘陀山的响马,盘陀山距陕州有近百里路程,响马浩浩荡荡只冲他而来,邹凤炽已然明白,武氏想‘趁他病,要他命’。

  可惜他归心似箭,并未提前招募狎客护卫,被那盘陀山的响马头子捉去,花了上百赎金才得以归家,而今的腿伤就是当年响马拷打所致。

  经此一事,邹氏产业元气大伤,邹凤炽蛰伏长安多年,才勉强恢复了昔年光景,只是机会已然错失,又与武氏结怨,做起事来,难免捉襟见肘。

  以上皆为邹凤炽一口之言,几天后,当李君羡正式与武氏拉开序幕时,从一众武官妻室口中了解内情的萦娘,又是另一番言说。

  起因与结局大致相同,唯有武氏意欲娶邹凤炽女儿为正妻,皆为姻亲一事,应该在武士彟死后的第一时间,武元爽就提出了这个约定,当邹凤炽以女儿年幼,婉拒了武元爽,双方才彻底决裂。

  也就是说,因为少了邹凤炽的助力,武元爽兄弟在武氏内部威望不足,没有拿到掌控权,事后为了泄愤,才决定对他下死手。

  虽说只是一个简单的时间轴错差问题,李君羡也看出了邹凤炽对他的信任与依赖,并不是五斛黄金悉数相赠就能解决的,只有在这一场商业较量中,让邹氏东山再起,顺手报了当年伤腿之仇,二人的关系才能更进一步。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