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执迷不悟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小小的插曲并未影响大理寺卿秉公执法的坚毅,手中抬起太子殿下为他准备的惊堂木,一声气拍,堂内顿时鸦雀无声,纵火青龙坊一案正式开审!

  大理寺卿樊可求堂中坐,太府卿于一侧亲自主笔记录,卫尉卿于另一侧协助。堂下左侧梁柱边太子李承乾与太尉长孙无忌并排而坐,对岸司空房玄龄,早早唤来裴行俭在旁照料,做好鏖战的准备。

  余下座次除了太府、卫尉、大理寺各司丞、司直,便是武氏请来助威的一众从元功臣。很难想象武元庆是如何说动侯君集,也来插一脚的,难道这瓜怂娃不知晓今日萧瑀也在场吗?

  堂外围观的人群,除了担心叔父李君羡,特放下手中植树造林工程的李义表,还有近来受李君羡加急训练的一众公侯子弟。李元昌是在得知太子的传令后,急匆匆赶来劝阻李承乾,但审判已然开始,李承乾似乎也不愿搭理他,只得在人群后焦心等待。

  马周是代圣人旁听,最后一个到场,不顾太子拉扯,选了一处小角落里安安静静落座,一声不吭,看着堂下武元爽与纵火的家童逐步交代犯罪事实。

  事发后,经过层层审讯,纵火事实证据确凿,无可狡辩,审讯武元爽算是为司空、太尉二人上了盘开胃菜,熟悉案情。

  武氏唯一的翻案点,在于李君羡是否与邹凤炽串通一气,以售卖银杏木之名,激怒并引诱他逐步跌入青龙坊的圈套,致使牵连芙蓉园失火。仅此虽不能免罪,却也不至于落下重罪,发配边疆。

  事情有了转机,武元爽当然不肯错过,所以当大理寺卿宣布罪证,经司空、太尉同意后,武元爽当场供认不讳,被大理寺司直暂时羁押,今日第一案就此结束,稍作休息梳理案卷,三刻后,第二案开堂。

  第二案芙蓉园失火,先审邹凤炽,若其供出李君羡为同谋,那么第三案,关于近来关内道商贾挤兑武氏,引发长安、洛阳两地经济动荡的罪名便落在了主谋李君羡头上。

  但若邹凤炽嘴硬,并且无有证据表明芙蓉园失火,乃邹凤炽刻意安排,那么二、三两案,就成了商贾竞争的经济纠纷,大理寺无权干涉,也自是无有定罪之名,最多芙蓉园失火的罪名需武氏与邹凤炽共同承担。

  理清了这个关键,所有参与人员都将目光锁定在芙蓉园一案上,尽早结案,也可以今早回家休息,不是吗?

  至少房玄龄是这么想的,当他知晓前夜李君羡拜访过太子,就知道此次三司会审定然藏有猫腻,自己只不过是太子拎出来镇场子,好为圣人交代的工具人。一审结案后,房玄龄便带着裴行俭来到后堂,面见等待传讯的李君羡,也不多话,直言问道:“五郎此前于胜业坊掘出的五斛金,如今何在?”

  老家伙心思缜密,一眼就发现了破绽,没有那五斛金相助,邹凤炽就是再联合几多商贾,也不可能短短半月,将武氏打得一败涂地。

  “良相不是说,不再过问吗?”李君羡漫不经心道。

  却见房玄龄一副大义凛然:“当日是五郎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本相才答应从此不再过问,而今五郎却用以奸商勾结,引动长安、洛阳多地动荡……”

  “良相有何证据?”李君羡打断道。

  “证据?”细长的丹眸瞥了李君羡一眼,房玄龄煞有其事道,“城南救灾一事后,本相也看出五郎有志难舒,然朝廷用人当需谨慎从事,五郎万不该心急与那奸商勾结,眼下是本相与五郎在此言说,片刻,公堂之上,由几位谏官提出,五郎可就没这般轻松了。”

  “良相言下之意,是有心搭救与我了?”

&em于胜业坊掘出的五斛金,如今何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