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远方的家第2/2段
乡村和城里就不一样,或许因为草木茂盛的关系,空气都带着甜味。略微恢复的谭竹生像一头小鹿,踏着小径的枯草,边走边搜索。果然,她在路边找到需要的东西:一丛灌木在杂树的围攻下,顽强地铺展开来,灌木顶部,生着一颗颗黄色的树莓。这种小果实,是山里小孩的最爱。谭竹生小心地摘了几颗,呡入口中,带着山野气息的酸甜味道在口腔中炸开,她的肠胃不再翻腾,头也不再疼痛。可惜的是,这丛树莓显然经常受人光顾,饱满、成熟的果实不多,谭竹生不由噘起嘴,叹了口气,她下意识地抬头望向前方:一栋古老的老房子,掩映在树丛中。这栋老屋子曾经是一座香火旺盛的关庙,四十年前是彭家坝公社的办公楼。其后,农村体制改革,彭家坝公社降格为石龙堡镇的一个村,这栋老房子就由彭家坝小学和彭家坝村村委会共同拥有。前些年村委会新修了三层楼的办公楼,这栋老房子就由彭家坝小学独占了。谭竹生在这里读完小学,很清楚这些野果对小学生的诱惑有多大,现在这丛树莓还有少许成熟的果实,已经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过了小桥,向着陵水上游步行不到一里小路,向右拐进寨子,就到家了。
寨子在彭家坝正中的一座小山上。当年,彭氏族人开发彭家坝,把祖业设在这个小山上,山顶密密麻麻地建有十几栋房屋,山的四周,还修城墙、寨门,彭氏家族最有权势最富裕的人,都住在这座小山上。当地人于是把此地称为彭家寨。可惜,寨子里的城墙早毁;寨门只剩下半边,摇摇欲坠,经过的人都要捏一把冷汗,它一直残而不倒,真是一个奇迹;而原来位于寨子顶部的彭氏宗祠,村民传说,祠堂雕梁画栋,有三进,百来间房屋。现在,祠堂片瓦不存,只保留着大石块铺就的海坝;富裕起来的彭氏新贵,不愿意再住在山上,都把新房子修到平坝的路边。
谭竹生的家,在祠堂的石海坝旁边,房屋不大,四列三开间,样式很古旧,纯木头修建。那年,谭竹生的外公上山打猎回来,突然宣布要修建房屋,于是举全家之力,积攒下来一大堆木材。房子建成,剩下一点点木材,又做了一个穿衣柜,一张桌子,十把椅子。历经三十年风雨后,房子已经略有歪斜,有的柱子已经被虫子蛀蚀,夏天雨后,可以看到众多的蚂蚁,列成长队,顺着柱子进出蛀洞。活捉蚂蚁三四只,将它关到玻璃瓶中,看他们惊恐地乱冲乱跑,是谭竹生和弟弟小时最喜欢玩的一个游戏。
看地势,谭竹生家肯定曾经阔过,或许还是彭氏家族的大人物,不然不会占这么好的地方。但显然,到谭竹生外公这一代,就衰落了,她外公一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修了这栋房屋;到她妈彭德福这一代,就更不行了,因为她外公只生一个女儿,在农村更是一个特别难堪的事儿。
大门虚掩着,堂屋的顶上整整齐齐地悬挂着五列玉米,正面立着“天地君亲师”位的神龛;屋角堆着一大堆长得不成样的土豆,土豆堆边是一个大木盆,盆里堆着一小堆已经砍碎、专门供猪食用的土豆——刀还搁在盆里,没有收捡,显示屋主人刚刚离开。谭竹生穿过堂屋,看到外公和往常一样,坐在厢房的炉子边打瞌睡。和彭家坝所有的农村家庭一样,屋右侧的厢房是家里的共同活动场所,墙壁用旧报纸精心地贴过,屋里一边放着一个煤炭炉,冬天用来烤火取暖,对面放着一个笨重的老式16吋电视机。和往常一样,谭竹生进屋,外公一动不动,没有任何反应。
自从前些年谭竹生的外婆过世后,外公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仿佛一颗空心的大树,只要一阵风,就可能倒下。这电视机,配着打瞌睡的老人,说不出的凄凉;好在电视机上面贴着国际影星章子怡、香港歌星刘德华的海报,表示这家里还有年轻人居住,而且并没有完全脱离主流社会。
比起外公的健康,谭竹生更担心她妈妈。走进厢房旁边的厨房,果然她妈妈正在煮猪食:灶下火光腾腾,灶上的大铁锅内,杂七杂八混成一锅的汤水沸腾着,冒着气泡;她妈妈将一大铲金色的玉米粉撒到锅中,顿时厨房内传来一股奇怪的香味。
谭竹生埋怨道:“妈,你身体不好,就不要忙了。”
彭德福看女儿回来,道:“有什么办法?家里都没有人帮得上忙,这猪到现在还没有吃。”
谭竹生随口问道:“老汉哪里去了?”
“他呀?”彭德福道:“又去他自己那块土了。”
“弟弟呢?”
“大清早就和他同学出去玩去了。”
“哦,我去喊爸爸回来。”
“忙什么忙,你晕车了,呕天吐地的,休息一下再去。”彭德福道。
谭竹生感觉母亲说她晕车,有一些责怪的情绪,就像说起她过去犯过的错,比如,中考没有发挥好,没能考取县一中公费线。因此,她小有不满地问道:“怎么这么快你们就知道了?”
“那还不知道,你吐了一车,刚刚人家都在说。”彭德福看到谭竹生脸红了,于是放缓语气道:“我熬点稀饭,祭一下五脏庙。”
刚刚一段路上,风一吹,谭竹生的晕车症状早已经没有,肚子虽然还点饿,但她一想父亲可能还没有吃,于是道:“我去喊老汉回来一起吃。”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