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沿线踏勘第1/2段
彭龙和徐小妹颠鸾倒凤的时候,冉成之和小朱正爬上钟灵山。一上到山顶,两人就一屁股就坐在地上,感觉体力已经耗尽,唯一能做的事,只有大口大口地喘气。
七月的太阳,炽热、强劲,整个世界仿佛成为一团火。即使坐在树荫下,冉成之仍然汗水止不住地往外涌,T恤衫完全被汗水浸湿。
这次的任务是按照图纸,沿铁路线踏勘,拍摄原始的视频资料。这是一个苦差事,电视台的记者都不愿意来,只有小朱过去主跑教育系统,和冉成之熟悉,冉成之好说歹说,才把他拉来。不过,小朱年龄不大,体力比冉成之还差,此时脸色已经发白。尤其让他难受的是,汗水一出来,眼镜镜片上雾气腾腾,他不得不随时扯起衣角擦拭眼镜镜片,不然拍摄的时候,完全看不清摄像机寻像器里的图像,更不可能准确对焦。
从北京回来,县支铁办按照铁道部的安排,分工行动起来。冉成之才明白,覃如曜说的“一哆嗦”哪里是“一哆嗦”啊?离正式开工,事情还多着呢!测量、设计、征地、招标,每件事都让人头痛。在北京的那几天,覃如曜和冉成之跑遍相关部门,越跑越心凉,感觉正式开工遥遥无期。而县支铁办每天都挤满了各行业的人员,要钱的、争取政策的,吵吵嚷嚷,仿佛菜市场。
休息了一会,冉成之缓过气来,眺望山下,彭家坝如同一弯新月,出现在眼前。冉成之想起爷爷说过,这一带喀斯特地貌发育,可是眼前森林茂密,岩石稳如泰山,没有一点喀斯特地貌发育的迹象。
冉成之再回望来路,县城在苍茫的山色中,仿佛并不遥远。冉成之记起,清道光年间的《原陵县志》记载,古时有盐道,从县城上钟灵山,一路向北,直达重庆的云安盐厂。
下山的小路,环绕在山间,其中一段路是一段栈道,不知哪个时代的古人,在悬崖上凿出方孔,将条石插入孔中,形成一段数十级的石梯。透过条石,可以看到条石下的深不可测的峡谷。两人扶着悬崖壁,一步一步地慢慢向下挪动,生怕年久失修的条石突然断裂。
走下栈道,两人虚汗直冒,有种脱离鬼门关的庆幸。不过,冉成之一看接下来的道路,被树木、芳草遮盖,已经快消失。
冉成之过去听别人聊天,说钟灵山有一种剧毒蛇,常隐藏在草丛中,咬中之后五步必死。两人惴惴不安,一人拾了一根枯木,边走边击打路上的草木,希望惊走毒蛇。这是山里人走路常用的办法,不过冉成之常常会产生幻觉:手中枯木突然化为毒蛇,缠上他的手臂。
冉成之强忍不安,问小朱道:“你知不知道被五步蛇咬了怎么办?”
“那就只走四步就不走了。”小朱道。
“那肯定不行,你不走了,坐在这儿一定会毒发身亡。”
“那你说怎么办?”
“正确的方法是将蛇捉住,走四步之后,再让蛇咬一口,然后走四步,又让蛇咬一口,如此循环,直到走到医院。”
这个笑话有点冷,不过说出来之后,俩人的胆量反而大了一些,脚步也轻快一些。
下山虽然体力消耗较小,不过身体前冲的力量大,虽然边走边休息,仍然汗流浃背,小腿颤抖。到半山腰,冉成之和小朱没有看到树枝上挂着的红色指示带——那是前期线路勘测时留下的——只好闷着头向前走,他们来到一壁悬崖下,悬崖高近百米,中间有一个溶洞,溶洞上面的悬崖向外凸出,形成一道天然的遮盖。一间简陋小木屋,建在这悬崖下;一条小路从溶洞前经过,不过有木门隔绝,不能走近;小木屋前边的一块小平地上,散养着十余只绵羊,看到有人过来,都掉头“咩咩”叫起来。
冉成之喊了两声“老乡”,才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摇摇晃晃边从小木屋中走出。不知道是耳背,还是长时间一个人生活在山中,缺乏交流,冉成之问了半天,老人才明白冉成之的来意,热心地给冉成之指点下山的道路。
下到山脚,已经是下午三点多钟,彭龙已经在龙王潭等着他们。
上次在支铁办,冉成之见过彭龙,这次再会,略有一点尴尬。不过,彭龙浑然无事,很热情地高声道:“冉主任,可把你盼来了!我们村里要改变面貌,脱贫致富奔小康,就指望你们了!”
龙王潭四周,林篁幽邃,凉风气气。冉成之休息了一会儿,感觉体力恢复了一小半。他来到潭边,看到潭水清冽,将手伸入水中,如同插入冰块之中,全身都冻得一抖。
彭龙在旁边笑道:“这水特别奇怪,冬天热,夏天冷得刺骨,我们都不敢往水潭深处去。”
冉成之爱好游泳,看到这少有的碧波,就有点跃跃欲试。他看看潭中心,隐隐隐约约有水波滚动,道:“这水潭有名堂,如果游戏的话,很容易抽筋。”
彭龙道:“确;一条小路从溶洞前经过,不过有木门隔绝,不能走近;小木屋前边的一块小平地上,散养着十余只绵羊,看到有人过来,都掉头“咩咩”叫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