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地头儿批斗会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那年麦收前后一直不下雨,玉米种不上,过去叫“农夫心内如汤煮”。当时的“农夫”们并不是很着急,因为那玉米种上种不上都是集体的事,对苏家屯的人来说粮食丰收了是四十,不丰收了是五八,他们吃到嘴里的粮食与丰收不丰收关系不大。

  那时候没有机井,要种玉米就要靠人工往地里担水把玉米苗先哄出来等待天上下雨,这叫“抗旱”,这叫“与天斗,与地斗”。

  学生也要参加“抗旱”的,唱响的是那京剧样板戏《龙江颂》的一句台词:“一碗水可以救活几棵秧苗”。

  那一天康大功领着公社的参观团,有公社曹书记带队参观苏家屯“农业学大寨”的抗旱情况。

  我和苏老二抬水到地头儿,那曹书记还朝我们这些红小兵打了招呼,对我们笑了笑表示对我们这些革命接班人的赞许。

  第三回抬到地里按康大功的安排是要开地头总结会的。一般是曹书记讲国内国外的形势一派大好,讲抗旱的重要意义,最后鼓励大家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然后有康大功和积极分子发言。

  积极分子发言总是薛老喜。那天人们都集中在了地头,曹书记清了清嗓子要讲话,忽然看见薛老喜担着两个茅罐飞来,他早已换掉了那身大襟袄和大档裤子,穿着一身土布的短衣短裤。那轻如羽毛,那春风得意,那火候,那表情,那表现欲……,除了薛老喜天下再也不会有第二个人能如此的在公社干部面前表现先进和恭敬了。

  曹书记也被这种巧妙震撼了,他咽了一口唾沫招呼薛老喜把担子放到自己面前,准备用他的例子做榜样教育大家紧跟形势夺取抗旱斗争新胜利。

  薛老喜放担子时,因为地面不平那茅罐是要倾倒的,不知是谁上前扶了一下正好把他写在茅罐上的两段***语录那一面对住了曹书记的脸。

  曹书记看见一个茅罐上面用毛笔写着:“农业学大寨”,另一个上面写着:“工业学大庆”。

  茅罐是瓦窑烧出的陶器,因为那时的厕所叫茅子,又因为这陶器经常用于担茅子里的东西而得名。那曹书记正要讲话,忽然看见面前的两个茅罐上写着这样的内容,他的脸色一下子变的乌蓝青。他环顾一下四周,和康大功交换了一个眼色说:“贫下中农同志们,革命形势一派大好,但阶级敌人总亡我贼心不死,把***语录写在茅罐上,妄想叫我们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我们同意不同意?”

  “不同意,不同意······”!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吆喝的可有劲儿了。

  曹书记又接着说:“今天我们就在这里召开一个‘地头儿批斗会’,让这个坏人老实交代他的罪行”!

  老天爷呀!一声招呼,人们一下子涌了上去,围住薛老喜可开始“炒铁”了,一群人用力推来推去,他是不得有任何反抗的。也不知道人们都操的啥心,大概都对他平时那种巴结康大功的行为十分厌恶吧。

  “咚、咚·····”推来推去,有人喊有人笑,一会儿可把他弄翻在地了,人们手脚并上,薛老喜平时是队里的广播员,看不起村里那些只会干活的人,但在公社曹书记的号召面前他软的像一片纸。

  好一会康大功上前把人劝开,对地下躺着的薛老喜说:“起来吧,还在那地上干啥”?

  薛老喜艰难地爬起来,那麦荐子给他那脊梁上戳的一块子青一块子红的。

  人们陆续回家了,路上苏老二递给我一张纸,展开看见上面写着:伟大的曹书记,阳光雨露育青松,***思想育英雄,在这国内外形势一派大好的情况下迎来了您对我们生产队的视察,我们贫下中农表示最最热烈的欢迎……”。

  “哪里来的”?

  苏老二说:“薛老喜小布袋儿里掉出来的”。

  老天爷呀!薛老喜是打算致欢迎词的呀!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