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西场和“醋缸库”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苏家屯尽管是一个生产队,但因为有了一个康大功便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队部、仓库、厂房、油房、商店……一应俱全,这在当时人民公社时代是大队编制的机构和规模,苏家屯享受到了充分的独立和自主。

  村的西面有一个场子,人们都习惯叫“西场”,西场的西面和北面都临着“黑眼儿”沟,是天然的屏障,在东面和南面两道低矮的土墙便使这个西场严密地封闭了起来。

  西场的大门朝南,门两边的墙上都写着黑体的红色标语,西墙上半部分写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下半部分写着“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东墙的面积较小,写着“备战,备荒,为人民”。

  进了“西场”的大门真可谓是“杜十娘的百宝箱”,靠东面临沟崖建着一个粮库,它的形状像“醋缸”所以村里的人们叫它“醋缸库”,在那糠菜半年粮一亩地小麦只有100斤收成的日子里,那个醋缸库里盛有二十四万斤小麦,老年人经常流着口水说那里面的小麦都是“蚂蚁蛋儿”,用来形容那小麦的饱满和圆润。西场里靠西是一排石窑,共有十孔,分别储藏着金岭、银岭和铜岭生长出来的棉花,玉米,红薯,大豆,芝麻,花生……,这些都是苏家屯社员们按照人口分了以后剩下的最优质的粮食,就是人们常说的“余粮”,是用来交公粮或者发扬“龙江”精神支援后进大队的。

  薛老喜还有一个头衔,就是被康大功任命为西场的厂长。白天他也偶尔地去地干活,但大多数是经营西场的,他牢牢地守护着他那块儿“风水宝地”。

  薛老喜一天三上班三下班,四季都穿一身宽大的粗布做成的对襟袄和大档裤子。袄和裤子上分别缝着两个大概“40x20”公分的大布袋儿,轻轻松松来,沉沉甸甸回。回的时候他总是很自然地弯着腰,那口袋里的粮食轻易的不被人们发现。

  伊人李,河南洛阳人,62年5月生,党员,教师,《康素贞》40多万字210章,通过康素贞和苏老二的爱情及康苏两家不同社会背景所产生的矛盾,反映了社会大变革年代各色人等的处世哲学以及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动力是“改革开放“,康素贞和苏老二等人从“童年、少年”,到“青年,中老年”的过程,反映了康素贞的善良纯洁和苏老二的刚正不阿。语言诙谐幽默,符合本土特色,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悲喜交加,笑中有泪,泪中含笑,弘扬了真善美,有鲜明的思想导向。主人公的人生同时也是那个时代芸芸众生的人生缩影,清晰地反映了40、50、60、70后,甚至80后丰富的苦乐年华和奋斗历程,是那个时代社会风貌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人物个性鲜明,语言丰富朴实,解释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的哲理,是一部很有地方特色,传承中国文化的长篇小说。   2018年自然走上了写作之路,此作品的某些章节在头条上发表,一夜之间阅读量129.4万人次,一边倒的正能量评论1000多,粉丝800多,有2019年8月16日的“爆款认证”,现整理后发表于“起点中文网”,作品中若有相同的人名、地名和事件,实属巧合。  欢迎提出批评和建议!  谢谢大家关注。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