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香树村的枯叶第2/2段
外出做生意和手机这两种途径都极大的开阔了村民们的眼界,但是有一点很重要,这些能出去开阔眼界的大多数是年轻人,老人们年纪大了,就不爱折腾了,更喜欢在村里的大树下或者是院门口拿把躺椅,躺在上面晒晒太阳。
现在,老人们的耳朵都清静了好多,以前搬个椅子出来晒太阳,总有一些“不懂事”的小孩子围上来,“爷爷,爷爷”的叫着。
然后老人们就“极不耐烦”地,拿扇子赶赶,“去去去,一边玩去。”孩子们却不依不饶,捏肩的捏肩捶腿的捶腿,好一阵折腾,老人们这才心满意足,眯着眼睛,摇着扇子,讲一段妖狐鬼怪和进京赶考的书生的故事;或者是猎人打猎进山遇到了妖精,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反而把妖精收拾了。
孩子们这个时候就会蹲在老人身旁听的津津有味,“后来呢后来呢”孩子们总会这样问,老人一扇子轻轻敲在孩子们的头上,笑呵呵地说,“后来,你们该回家吃饭了。呵呵呵...”
原来,这一讲就是一上午。孩子们欢笑着走远,老人摇摇头继续晒太阳。
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孩子们都抱个手机再没有过来捏肩捶腿想要听故事的了。
老人们没了孩子的陪伴,总想着要搬回一成,于是把村子里的孩子和自家的孙子都叫了出来,老人们颇为自信的清了清嗓子,开始讲那一代代流传下来的故事。
讲得人越来越兴奋,而听人却越感无聊,当讲到妖怪们独特的登场方式时,一个孩子的耐性耗光了,他不想在这儿听老掉牙的故事,想回家躺在床上看动画片去,那粉红色的小猪可比龇牙咧嘴的妖怪好玩多了,视频里摇头晃脑的年轻人可比智慧的猎人帅多了,他才不想把时间浪费在这里。
嘟着嘴出声反驳,爷爷,你骗人,世界上哪来的妖怪,哪有人见过。
底下其他像这样的孩子不少,一听有人起哄,也跟着嚷嚷起来,故事被打断了,老人们笨拙地要圆这个故事,试图把故事合理化。
而这时一个在旁边看这些老人讲故事的年轻人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年轻人可有大见识,他去过好远好远的地方,听说他甚至去过四川省的省会成都呢。
年轻人看着闹剧,老人们与孩子们争执地头上留下汗水,不禁感觉到好笑,郭大爷,别争了,这些鬼怪妖狐是不存在的,都是封建迷信,骗小孩玩儿的。
争执被这一句话打断,孩子们获得了胜利,为什么?你看,有大见识的人都说了,世界上没有妖怪那都是封建迷信。孩子们嘻嘻哈哈地回了家,年轻人也走开做自己的事去了了。大树下的老人们却没动地方,看着远去地那些嚷嚷着要回家看动画片的孩子,有些不真实的感觉。老人们抬头看看头顶的大树,一阵风吹过,几片枯叶落下。
老人们有些不知所措,故事错了吗?没有吧,可是为什么这么多人觉得它错了啊,我们小时候就是这么从上一辈那里听来的啊。这些故事错了吗?没有吧,它起码告诉人不要做亏心事,不然晚上会有小鬼敲你家的门,它起码告诉了人遇到危险不要慌张,要冷静思考想办法应对,就像猎人面对邪恶的妖精一样。最主要的是这些故事告诉孩子们山里很危险不要往那里面去。就是这些封建迷信的故事在消息封闭的社会教会了老人们一生信奉的道理。
这些故事难道没有那黑色的小方块里的那些嗷嗷乱叫的怪人有意思吗?难道还比不上里面喊着老铁六六六的人有意思吗?他们好像没教会孩子什么道理啊,反而天天让孩子们沉迷在悲观的情绪里,本来挺好的小孩子活泼开朗,却天天把一个叫耳机的东西塞到耳朵里,里面放着据说是什么伤感的音乐。老人们以前也趁着孩子们睡觉了,把那东西塞到耳朵里,听听孩子们都听了些什么。里面的人低声呢喃着什么,诉说着世人对自己的不理解说着生活的不易。
从那个艰苦连饭都吃不上的年代过来的老人们,却感觉不到孩子们嘴里说得那种共鸣。听孩子们说是叫这个词,但老人们却只知道鸟鸣不知道啥叫共鸣。咱小时候也是这么过来的,好像也没这些个想法啊。不过这些只是香树村的一些琐事和咱们的故事没什么关系。
这个不重要,重要得是这一天,一个孩子叫上了另一群孩子,上了山。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