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新线索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接演前文

  冬天,雪花飘飘,我们在屋子里缩了一个冬天。因为天启石这几次预测的八灵玉位置都不好,而且经过姬乾的提醒后,我知道了原来天启石预测还可以看出来预测的是什么灵玉,结果这么一预测,六次有三次测出来的是山灵玉,这我就很头疼。还有两次预测出来的是在城市里,估计是有主之物。

  刚在长白山搞出那么大的动静,不想再惹事,所以这几块就放弃了。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河水开化,柳树抽芽,万物欣欣向荣。

  我从沙发上醒来,灰明在旁边好奇的看着我。

  “干什么。”我打了个哈欠说道。自从几个月前,涂淑搬进秦月的卧室,我就搬出来住了。说是说秦月和我一个房间,但可能是我有些老封建吧,总感觉名不正言不顺。

  “干什么?都几点了。”秦月叉着腰说。

  “几点了怎么了,我又不需要上班上学。”我揉着眼睛说。

  “嘿~你忘了昨天姜坤打来电话说的事儿了?”

  “诶呀,我差点忘了。”我一拍额头。

  昨天姜坤给我打来电话,问我在哪里,我自然是在家,问他找我干什么。

  “姜宁,你现在不是在找八灵玉嘛,好消息,我现在得到了地灵玉的线索了。”

  “我去!真的!”说实话,这个冬天可把我憋坏了,我本以为寻找八灵玉只是过程艰难,没想到找线索才是最难的。

  好几个月没了线索我心里很慌啊。

  “嗯。”姜坤回答,换了种神神秘秘的语气和我说,“你知道和氏璧吗。”

  “和,和氏璧?”我不解。

  “没错就是和氏璧。”

  “你拿我开涮呢是吧。”我没好气的说。

  和氏璧,应该都知道,我这里就不给大家普及了。但提及一点,和氏璧后来被始皇帝做成了传国玉玺。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破赵,得和氏璧。后统一天下,嬴政称始皇帝,命李斯用小篆雕刻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由玉工孙寿刻于其上。这一玉玺,是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信物。

  公元前206年的10月,刘邦率兵先入咸阳,秦亡国之君子婴将“天子玺”献给刘邦。刘邦建汉登基,将传国玉玺珍藏于长乐宫,号称“汉传国玺”。

  西汉末,王莽篡权夺位,逼迫王太后交出玉玺。王太后气恼之下,将玉玺掷到地上,玉玺被摔掉了一角。王莽登位,命人用黄金将缺角给补上了,从此玉玺留下了美中不足的瑕痕。王莽败亡,绿林起义军从王莽的尸身上找到传国玉玺,献给了新拥戴起来的更始帝刘玄。

  刘玄后来被赤眉军打败,传国玉玺就落到了由赤眉军拥立的小皇帝刘盆子的手里。赤眉军不过是乌合之众,刘盆子只是个放牛娃,投降了建立东汉的刘秀。传国玉玺由此重新成为了汉朝的玉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何进、袁绍等人武装诛杀十常侍,汉少帝仓皇出逃,混乱中遗失了传国玉玺。十余年后,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西逃之前,放火焚烧了洛阳宫廷。率先入洛阳救火的孙坚部下在洛阳城南甄宫井中打捞出一宫女尸体,从她颈下锦囊中发现“传国玉玺”!

  孙坚惊喜若狂,欲将之据为己有。袁绍扣押孙坚之妻,逼孙坚交出玉玺。袁绍兄弟虽得玉玺,不过曹操眼中的“冢中枯骨”,很快被打着汉朝旗号的曹操击败。传国玉玺回到了汉献帝的手里,复归汉家所有。

  公元220年,曹丕逼汉献帝禅位,收取了传国玉玺,并命人在玉玺左肩部刻下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

  三国一统,玉玺归晋。西晋国祚不长,未已,八王乱起,中原板荡。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部、前赵刘聪攻陷洛阳,俘获晋怀帝,收缴了玉玺。东晋咸和四年(公元329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玉玺,也模仿曹丕在玉玺右肩部加刻了“天命石氏”字样。

  不久,后赵大将冉闵杀石鉴自立,国号魏,史称冉魏,接管了玉玺。北方鲜卑慕容早有觊觎玉玺之心,于公元352年南下攻魏。冉闵兵败虽被擒杀,冉魏大将军蒋干等人却拒不肯降,辅佐太子冉智坚守冉魏都城邺城,苦苦支撑,同时向东晋求救。

  东晋据江东立国,一直以丢失玉玺为憾,而东晋皇帝也一直被民间讥称为“白版天子”,得到冉魏的求援,要冉魏交还传国玉玺以作为出兵援助的条件。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传国玉玺被送入东晋首都建康,重新成为晋王朝号令天下的象征。

  之间传国玉玺经历过南北朝的更替传到隋朝杨坚的手里,后来隋朝灭亡,又传到李唐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