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1章 羹颉侯信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将刘恒的情绪安抚好,刘弘也就不再拐弯抹角了。

  直入正题——刘氏宗亲,如今可堪一用的还有谁?

  这个问题,可着实让刘弘伤透了脑筋。

  相较于历史上的其他皇帝,刘弘最大的劣势,就是没有母族挺腰,即——没有外戚。

  虽然田叔的出现,让刘弘对外戚有了一些期待,但这件事,还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成行的。

  对外而言,刘弘没有外戚可以安插于朝堂;对内,刘弘最苦恼的,就是没有足够的成年皇族,可以替他镇压边地。

  作为穿越者,刘弘当然清楚:诸侯分封制,对于中央集权根本没有好处,对封建时代最好的,还是郡县制。

  但一个制度的好坏,绝对不能片面的从结果看待,时代背景,也同样重要。

  比如说:在后世,隋唐宋明,中央权力达到一定的高度,官僚阶级有了足够的人手,那对国家而言,自然是全面施行郡县制,中央直辖最好。

  但在西汉,郡县制根本没有施行基础——起码在刘弘施行考举,得到足够人数的官僚之前,中央集权,全面实行郡县制,根本就是空谈。

  为了达成全面施行郡县制,刘弘手上就得有至少十万秩百石以上的体制内公务员,以及数以十万计百石以下的‘无秩’,即编制外临时工。

  如今天下,都不说官吏了,算上全天下的人,能认字的人有多少?

  ——未必能有十万!

  为了在全国范围内施行郡县制,刘弘首先要做的,就是发展文教,让读书人的数量达到一定的基数,为那十数万乃至数十万的官位培养可用之才。

  然后,为了养活这几十万官僚,刘弘还要让中央的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达到足以养活这些官僚的地步。

  ——如今,汉室每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三十万万钱;,去掉政府日常开销、道路维修、洪涝赈灾,以及军费,剩下的,也就三万万钱。

  即便按百石官吏的俸禄计算,把那三万万钱全拿出来,也只够养几万个百石级别的底层官员。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想要全面实行郡县制,并对地方实现有效控制,根本就是空谈!

  只能通过分封宗室,替中央分担行政压力。

  所以,即便心里一万个不愿意,刘弘也不得不忍着不爽,封刘姓亲戚去燕赵,替他镇守边疆。

  那刘弘的选择范围,就仅限于爷爷刘邦的儿子们,以及兄弟们中,没有被封王的那几位了。

  至于刘弘自己的兄弟们···

  拜托,还活着的惠帝诸子中,年纪最大的刘弘,现在也才不到十四岁!

  那帮乳牙都没换完的弟弟们,刘弘能指望他们干啥?

  太祖高皇帝刘邦,在家中排行老三,另有二兄,一弟。

  长兄刘伯,早在高皇帝五年便已逝世,后被吕后追尊为武哀王。

  而太祖刘邦长兄这一脉,如今还在世的,便只有刘伯的儿子,羹颉(jiá)侯:刘信。

  此时,羹颉侯刘信已经年近三十①,在宗室中也算是壮年;但若说要用,这就有点让刘弘纠结了···

  正常情况下,西汉彻候的爵位名称,都以封地命名——如绛侯周勃,其封地是绛县;汝阴侯夏侯婴,其封地便是汝阴县。

  只有王陵那样的关内侯,才会以类似荣誉称号的名称命名:安国侯。

  而有汉以来,大汉版图从来没有一个叫‘羹颉’的地方!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刘信这个如假包换的彻候,居然不以封地为侯爵名呢?

  答案就是:羹颉侯,其本身就是刘邦赐予的羞辱性称号 长兄刘伯,早在高皇帝五年便已逝世,后被吕后追尊为武哀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