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7章 货币问题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无论其他诸如粮食、土地等其他等价物涨降,布匹都像是不会有通货膨胀般,屹立在每尺十一钱的价格线。

  但凡有一些经济头脑的人,对这种状况都会有疑惑:如果物价上涨,布匹作为等价物,不就不值钱了?

  亦或是物资宽裕,物价都下降的时节,布匹反而更加金贵了?

  这,就是刘弘此来东市的第二个目的——了解一下西元前的金融本位体:‘布本位’,究竟是如何保证其金融地位,比后世的美元与黄金还要硬朗的。

  如果今天不来到市集,亲自看一看,刘弘在深宫中闭门造车,能想出来的无非两点:无论天下发生多大的变化,布匹的产量,永远都赶不上需求!

  战乱的年代,人口自然是更少,带有精力耐心织布的人也同样减少,物价暴涨,布匹的价格却能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维持在每尺十一钱,并不涨价。

  这是因为:到了所有人都吃不饱肚子的时候,一匹布,远远比不上一碗米来的金贵!

  没有布,没衣服穿,左右不过是穿的破一些,或是冷一些;没的吃,那可是要连命都要失去!

  到了太平时代,百姓民安居乐业,虽说不上家家户户有余粮,但吃上饭还是大部分人都能做到的;农闲时分的妇女们,也能抽出空织布售卖,补贴家用。

  这种时候,相对于其余等价物逐渐下滑的价格,布匹在产量上升的同时,却反而不降价?

  这,则是因为:吃饱肚子的目标达成,老百姓的下一个追求,就是穿暖,甚至穿得好看,穿的体面。

  并且天下太平了,没有计划生育遏制,人口必然会呈指数上升;而布匹的产量冲破天去,也不过是每个娴熟的妇女忙活半个月,也才能织出来一匹。

  更何况麻布的原材料:苎麻,是需要种植,占据耕地面积的!

  所以,无论天下人口是多是少,在机械化纺织没有出现之前,布匹的产量,会永远维持在‘恰好无法满足需求’的微妙点。

  因此,布匹才会如同被人为操控般,诡异的维持一个定价;老百姓也习惯每一尺粗麻布,都卖十一钱的价格。

  基于此,布匹才能成为封建时代的等价物。

  甚至于在战乱时期,亦或是偏远一些的地方,布匹的公信力,会比铜钱还要高,仅次于黄金!

  对此,刘弘自然不是抱着欣赏的态度看待的——刘弘的策划中,农业发展是未来第一个要做的事;而随着农业水平的稳步提升,纺织业必然会被动的得到发展。

  布匹的产量,也会随着制造工艺的发展而提高;总有一天,布匹‘供不应求’的局面会被打破。

  当布匹不再能充当稳定的金融本位参考时,国家的经济秩序就将变的脆弱无比;随便一个小道消息,或是天灾、人祸,都很有可能摧毁金融秩序,让天下回到以物易物的远古时代。

  所以,刘弘需要在现在就开始筹谋策划,为布匹寻找一个替代物,来充当金融等价参考物,为金融秩序插上一根定海神针。

  在绝大多数封建王朝,乃至于后世的近现代,充当等价物的,都是贵重金属。

  如战国到两汉的铜  并且天下太平了,没有计划生育遏制,人口必然会呈指数上升;而布匹的产量冲破天去,也不过是每个娴熟的妇女忙活半个月,也才能织出来一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