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8章 楚王太子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多年不见,楚王如今可还安康?”

  宣室殿,刘不疑跪坐一旁,看着棋盘上,刘弘再度落下的一手臭棋。

  刘弘对面,一位比刘不疑稍年轻些,举止间不时透露出贵气的老者,眉眼间稍带些疑虑,似是在思考着如何落子,才能让刘弘输的好看一些。

  纠结的落下一步隐晦的恶手,老者稍一拱手:“承蒙陛下挂怀,父王虽年事已高,也还算得上坚朗。”

  闻言,刘弘无甚所谓的淡笑两声,随手落下一子:“既如此,朕当无忧矣。”

  作为刘邦最小的弟弟,刘交如今也已是年过花甲;若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刘弘这位皇叔祖,历史上的楚元王,也只剩下一年多寿命了。

  即便是刘弘面前这位楚王次子,亦已年近半百;在历史上也只在楚王王位之上坐了不到五年,旋即撒手人寰。

  但不知为何,从刘郢客的面色中,刘弘丝毫看不出类似‘命不久矣’的预兆——比起朝中动轨七老八十的朝臣勋贵,连五十岁都还没到的刘郢客,无疑算得上年轻力壮。

  而刘弘之所以会关注这位元王次子,历史上的楚夷王还能活多久,则是出于对宗正属衙的考虑。

  ——刘不疑兼任奉常、宗正二职,已经快半年了!

  虽然两个九卿属衙都属于比较清闲的部门,刘不疑也能应付得了,但一人兼任两个九卿位置,说出去终归不好听——汉家无人,竟以一人而任九卿者二?

  时间久了,将来舆论中也未必不会出现‘九卿?四点五卿矣!’之类的恶俗笑谈。

  偏偏宗正和奉常的职权高度相似,基本上,被下达到宗正属衙的命令,奉常也会有需要参与的部分;如今宫中郎官不满员的情况下,诏书草拟之事又是由奉常属衙暂时负责。

  简单来说:刘弘不想再面临前段时间发生过的尴尬状况了!

  ——奉常何在?刘不疑出列:奉常臣不疑恭闻圣训;其令宗正做某某某某事? 刘不疑再拜:宗正臣不疑奉诏···

  刘不疑本职是奉常? 临时兼任宗正,也是刘弘出于特殊时期的特殊考量;如今有了新的人选? 自然要开始筹谋新任宗正卿。

  最省事儿的? 自然就是眼前的刘郢客——在原本的历史上,刘郢客便是于文帝元年被封为楚王世子? 并留于长安任宗正。

  待等一年之后,楚王薨? 刘郢客回国继位后? 文帝又任刘郢客之弟:红侯刘礼为宗正。

  按原本的历史轨迹,由楚元王的儿子们担任宗正,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如果将太上皇刘太公看做老刘家的第一代,刘邦及昆仲算作第二代? 那刘弘算下来? 应该算是老刘家的第四代子弟了。

  而在现在这个二代凋零,刘邦一脉三代只剩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的时间点,同身为三代子弟的刘郢客,在宗族内的辈分也足以出任宗正卿。

  宗正,说到底就是老刘家理论上的家长;对担任者最主要的要求? 就是辈分够高,能压得住场子。

  要是随便一个老刘家的毛头小子登门? 宗正就屁颠颠出去迎接,口称叔伯? 那宗正就将毫无威严了。

  而若是让三代子弟中的刘郢客担任宗正,就不会发生这种问题了——如今尚在世的刘氏宗亲? 也仅有代王刘恒? 淮南王刘长? 吴王刘濞,德侯刘广,以及即将被封为燕王的刘信,勉强和刘郢客平辈。

  任命刘郢客为宗正,刘弘只有一个疑虑:一年后刘交亡故,刘郢客就要回去继承王位了。

  到底是按历史轨迹,先任刘郢客为宗正,待等一年之后再召刘礼入长安,还是直接将刘礼扶上宗正的位置···

  稍一思虑,刘弘还是决定,先用刘郢客——历史上的文帝,无疑是政治智慧十分高明的人。

  任命楚王之子为宗正,在历史上恐怕也是和‘封刘郢客为楚王太子’一起发生的。

  如果刘弘一边让刘郢客成为宗正,另一边又任命刘交的另一个儿子为宗正,山高皇帝远的,免不了会让刘交误会刘弘地用意,如‘更青睐刘礼,而不认可刘郢客’之类。

  想到这里,刘弘便已下定决心;自棋匣中取出两颗棋子,轻轻放在棋盘边沿,刘弘笑着emsp; 而若是让三代子弟中的刘郢客担任宗正,就不会发生这种问题了——如今尚在世的刘氏宗亲? 也仅有代王刘恒? 淮南王刘长? 吴王刘濞,德侯刘广,以及即将被封为燕王的刘信,勉强和刘郢客平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