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君臣相惜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以上的官僚,就不下万人!

  若是算整个汉室天下,只怕这个数字会轻松超过五万,并向着十万这条线稳步靠近。

  那作为一个新生代政权,整个汉室有多少人能咬文断字,具备最基础的文学素养?

  ——绝对不超过十万!

  甚至从历史上,随便一个学阀教出百十来个弟子,其名号就响彻天下,被称之为‘贤’来推断,汉室此时的‘文化人’,很有可能无法突破万人大关。

  也就是说:如今汉室的官僚,是比认字的人要多的···

  或许到了六百石及以上的县令一级,不大可能会出现‘一县之父母官是文盲’这样,长吏不识字的现象;但百石、二百石左右的刀笔小吏,旁门佐吏、少吏不识字,在如今的汉室简直习以为常。

  在历史上,哪怕是到了武帝后期,汉室在独尊儒术后,民间文学得到高度发展数十年之后,一个能写会读,具备文学素养的官吏,也同样是各方势力争取的香饽饽。

  如此说来,刘弘心中万般恼怒,却仍旧没有考虑官场大清洗,直接换一批官僚的原因,就显而易见了——别说认字儿了,汉室已经缺人缺到孝顺的人都拉来做官,出钱就能领走宫廷秘书的地步了!

  在历史上,汉室皇帝甚至曾将官员举荐一项,列入了地方郡守关乎升官的年终考核之上!

  在这种背景下,别说是血洗朝堂了,就连血洗一郡、一县,刘弘也是要再三思虑,慎之又慎,能赦免就尽量不杀,能戴罪立功就尽量不罢官免爵。

  甚至于即便到了非下手不可的地步,刘弘都很有可能出于人才保留的考虑,而‘只诛首恶’。

  这,便是汉室天子与后世君王相比,所要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想要富国强兵,想要中央集权,却苦于没有足够的文人基数,撑起庞大的官僚体系。

  而这个问题也几乎没有第二种解决办法——除了大力发展民间教育,以国家的角度插手大力发展文教事业,才有可能得到解决。

  如今的汉室,还远没有到有闲情雅致,去发展文教的繁荣——对于肚子都吃不饱的内陆百姓,以及脑袋都不知道哪天搬了家的边地百姓而言,读书识字,还是太过于奢侈了些。

  所以,在完成农业生产力发展,军事实力大幅增长,直至大部分百姓能吃饱肚子,国家不用整天担心外族入侵,内部诸侯王叛乱的历史使命之前,面对官僚阶级,刘弘只能通过妥协、拉拢,来勉强维持局面。

  没办法,读书人就那么多,完全是卖方市场;刘弘就算想撤换,也完全没有备用人选。

  将心中的憋闷勉强压制下来,宴会也已逐渐进入正题;众人交谈的内容,也同‘吃了吗’‘家里还好么’这样虚伪的客套,逐渐开展到了严肃的政治范畴。

  令勉也是在大致完成本职工作之后姗姗来迟,告罪罚酒过后走入席位,正襟危坐,似是对刘弘的意图早有意料。

  稍出一口气,刘弘不轻不重的将手中酒樽放回御案,将殿内众人的注意力都集中过来。

  “今日宫宴,乃朕即征于外,故于诸公卿曹共聚,以述君臣之谊,暂做别离之意。”

  以略带些萧瑟的语气做过开场白,刘弘便直入正题,将自己离开长安之后,朝堂事务的诸般安排吩咐下去。

  而早在刘弘放下手中酒樽的那一刻,已经逐渐从省御卫抽身,只负责吸引外朝火力的王忠,已是将殿内无关人等驱退。

  “朕此番御驾亲征,所图者,诸公当有知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