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圣意第2/2段
赵信也是这些人中一员,他也在猜测这皇帝如此做的用意。
皇帝究竟是如何想的,看似是没有什么关系,但赵信自己却知道,这其实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如他这般就在太子周围的人而言,就更是如此。
先把事情往简单了来看,一件事情发生,结果无非好坏二种,要说不好不坏,其实也还算是好的。
所以,皇帝的用意同样也是无非这两种。
赵信便是由此而进行分析。
先说坏的,若是皇帝真的用意不良,那让太子领军,实际就是陷阱,目的就是要试探太子,看太子掌军之后,会不会有谋逆之举。
但这个推论很快就被赵信给推翻了。
且先不说太子的性情、为人这些太过主观、不够理性的判断,单从现实而言,先前的推论也不能够成立。
此番太子虽然领军,但出征的不论是卫军,甚至是东宫卫率,直接领兵的还是原本大将。
这些人原本就是没有倾向的,或者说是只忠于皇帝的将领。
太子真要想将这些军队掌控在自己手中,除非将这些将领全都收服或者撤换,而这两点显然是都不可能。
这些将领之前对太子保持中立,便是能够认清局面,一时之间,自然不可能就突然改变了倾向,被太子拉拢。
一个都未必能被拉拢过来,就别说所有的将领了。
当然,太子虽然可以以势逼人,强行逼迫或者直接夺权,但先且不说军中还有忠于皇帝的监军,不可能让太子肆意妄为。
就算是太子真的夺权了,而且成功了,后续又该如何?
先今的太子杨洪,可以说不论是人望还是才品,都是极高,不过唯一欠缺的,正是军中威望。
原本的太子便是一直没有军队支持,太子为了避嫌,自己也不曾经营。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太子即便真的夺了这数万大军的军权,手下也没有可靠的将领能用。
而且,在退一步来看,即便太子掌控了军队,也找到了可用将领,那接下来呢?
难道是要兵发洛阳?
洛阳城内还有十多万禁军,其余边镇镇军、地方郡兵更是不计其数。
太子手中那几万人马,要是就在洛阳城内或许还真能成事,可放在外边,那就是取死。
所以说,这要是皇帝的陷阱,太子除非真是白痴,或者干脆自己就不想活了,否则断然不会跳进去。
而这若不是个陷阱,结果不是坏的,那就要往好了想。
赵信在分析了一下,觉得还真有可能。
此番京城之内各种事情,归根结底,太子终究是受害者?
除非皇帝已经彻底泯灭了亲情,或者对太子已经忌惮到恨不得除之后快的地步,否则终究是会认识到这点。
受害者自然应该补偿。
而宁王旧部们的作乱,或许同样也让皇帝意识到,太子虽然不应该掌握军队,但一个在军队中毫无根基的太子,也是危险的。
万一皇帝突然故去,来不及布置,太子手中毫无军权,对军队也毫无影响的话,那大乱,或许真就在某个野心家的一念之间。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