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章 太清灵符感召篇第2/2段
太清观乃符箓大宗,于炼符一道上有八百年历史,造诣之深,冠绝雷州,净月庵出自太清观御下,自然也继承了主宗炼符手法。
这一本《太清灵符感召篇》属入门符集,虽重要,也不是不能外传之物,她咬咬牙,将之拿出来与戮仙刀交换。
何志武接过符集,粗略翻阅,便看到其间有纸符、水符、木符、肉符几大分类,种类繁多,效用稀奇古怪,一时来了兴趣。
他合上符集,把戮仙刀递去,道:“多感前辈美意,赠予符集一册,晚辈一定勤恳研习,时时潜修。”
李道姑不复此前热情,不咸不淡道:“既然货物已两清,大家便各走各的,今后有缘江湖再见。”
她转身上马,提鞭就打,战马疾驰而去,蜈蚣道人苦笑陪衬道:“李前辈人就是这样,古道热肠,但是讲话直白,有得罪处,还望两位多多担待。”
“道长这是说的哪里话,我们怎会怪罪李前辈?”何志武扬手虚请,道:“道长也请上马吧,迟些就追不上了。”
全午寺原先是有马房的,所圈马匹或是香客上山骑乘或是僧人入城采买所驾,这时寺庙虽然被战斗余波损毁了,也还有些马儿存活。
他们牵出四匹来,单人一匹。蜈蚣道人又讲了些赔罪的客套话,亦翻身上马离去。
星月暗淡,夜色将终,黎明即来,北斗星发着微弱星光与白昼抗衡,却如娇弱少女,终将被朝阳这雄壮大汉压在身下,无力反抗。
天将明了,他们还没有方向。
胡桃问:“我们去哪里?”
何志武说:“向东,往里走。”
向东便往金光寺腹地去,过了金光寺,也就出了青州,进入雷州与云州交界处,又十分靠近剑州。听说剑州有十万剑客,三千剑侠,何志武一直想去见识一下。
两人取小道,走阳关,策马奔腾,驾离多罗城许多远,时移日近,金乌如洪爬上头顶。
望望天色已近午时,两匹马一路只饮水,无暇停留进食,这时已走得气喘如雷,腹部瘪瘪。
观眼虚瞧,前边不远却有个镇集,正是大好天时,路上来往旅人匆匆,集市上摩肩接踵,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所谓集市,无过是周遭农汉散户聚集的一处交易所在,选定一个地点时间,大家约好将各人持有物带到地方,相互易其所需。
所交者,马夫护院,粗汉青皮皆有,所易物,时令蔬菜,农具刀剑俱全。
护院青皮,穿的是劲装短服,佩的有大刀短棍。马夫粗汉,戴的非纶巾方帽,吃的仅野菜糠咽。
时令生蔬,篮里绿的葡萄,筐中红的樱桃。农具刀剑,犁头磨出老农血,朴刀砍尽仇人头。
这来来往往,三教九流牛鬼蛇神混杂,二人纵马入集中,但看到有卖弄武艺,表演胸口碎大石的、有戏耍魔术,演示障眼法的、有遛猴训蛇,号令禽兽的。
走马观花而过,多是些混江湖讨饭吃的,即便有真功夫在身,也不过粗浅把式,不值一提。
何志武想,他或许也陷入练气界鄙视链中,纵观各行各业,从业者都有高低,有了比较,也就存在鄙视。
譬如练武,武功高的当然瞧不上低的,抑或做生意,做成功的也看不上失败的。
很多东西都有相似处,比如成功者放的屁都是香的,好似口吐吠言亦充满通向成功的玄机。
高手也一样,人一旦被捧高起来,那么他的话就有指点意味,细细品尝,必然有武学至理。
集市中不乏摆卖面食包子的,二人循着香味,径至一摊位前,老板卖的却不是面也不是饭,更不是茶不是酒。
只看他案中有一团面,案旁有一锅油,油锅下燃有柴薪,这锅油显然烧了许久,汩汩沸腾着。
老板使手去揪下一揪面,拉抻拍扁,那面就成一条软棍状,再合上些许干面粉,定下型状。
他就把这根面棍丢入油锅中,口里大声吆喝:“油炸赵行烈!油炸赵行烈!!今儿小店优惠大酬宾,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买油炸赵行烈送豆浆一碗,乡里们都来看一看咯~”
何志武打马上前问道:“老兄,赵行烈是你什么人?”
“两位不是本地人吧?”老板虽是在问,已十分肯定,道:“不如二位坐下来,吃不吃无所谓,主要是向二位普及一下我们普善城的行事规矩。”
“哦?那可要认真听听。”何志武饶有兴致,牵住马,与胡桃寻个位置坐下,掷出一枚纹银,暂时将老板场子包下来。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