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用你的钱办你的事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卢植跟李素一直聊到傍晚,本着“拉自己最有前途的学生一把,多结个善缘”的想法,他最终决定先按照李素建议的计策来。</p><p>不管怎么说,让皇帝主动提出把刘备召进京、而后刘备立刻很干脆地来。要比皇帝都还没说,刘备就自己屁颠屁颠跑来,更能显示出刘备的尊重皇命。</p><p>皇帝也能因此更乐于开价给刘备好处。</p><p>有了李素这番图谋打底,进京亏肯定是亏不了的。后续的路数走一步看一步吧,反正还有好几个月呢,可以徐徐图之。</p><p>卢植也快六十岁了,人都是有私心的,他何尝不希望将来刘备位极人臣善待卢氏、提携他后人一把呢。</p><p>当然以卢植的想象力,加上他对刘备如今忠诚度的认知,他目前能想到的极限也就是“位极人臣”,不会有其他想法。</p><p>如今的刘备是28周岁,再稍微过俩月就29了。一个29岁做到九卿副职的官员,有生之年位极人臣不是很正常的吗?稍微算算资历年限都算得出来。</p><p>李素临走时,也给卢植留下了一笔黄金作为经费。</p><p>当李素提到钱的时候,卢植第一反应当然是勃然变色,差点儿训斥李素。</p><p>但李素很会说话:“卢公不可为小节而误大事。卢公难道忘了四年前左丰之祸了么?若非当时有皇甫公接任卢公为帅、继续讨平张角,则左丰之害,几乎倾覆汉室!”</p><p>李素提到的左丰,是中平元年卢植和张角在广宗相持时,朝廷派来监军视察的小黄门宦官。左丰就是向卢植索取贿赂后卢植没钱给、卢植后来才被陷害临时撤职下狱,幸亏皇甫嵩接手部队后依然打了胜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p><p>李素这么说,也是为了强调事急从权,皇帝快死的时候,脑子糊涂本来就不可以常理度之,这时候省钱肯定会省出事,只能“谋大事不拘小节”。</p><p>卢植沉吟不语,内心挣扎。</p><p>李素压上最后一根稻草:“卢公高洁,天下谁人不知?这些黄金,也不必以卢公的名义去给,无非暗示牵线而已。这不是给卢公钱,而是拿玄德兄的钱,办玄德兄的事。”</p><p>这句名言果然起了作用,卢植心中顿时好受了很多。</p><p>是啊,他又不是拿刘备的钱!</p><p>是用刘备的钱办刘备的事嘛!</p><p>“也罢也罢,左丰之灾言犹在耳,大事不拘小节,只好事急从权了,唉。”卢植悲伤地收下了黄金。</p><p>告别卢植之后,李素带着护卫回下榻的驿馆,一路上他也在琢磨今天仓促想出的这条对策有没有什么漏洞。</p><p>毕竟时间太紧急了,之前又不了解情况。他只能是临时起意现场琢磨,需要填补的后续工作肯定还是不少的。</p><p>在马背上缓缓而行,李素首先想到的第一个补漏点,就是辽东的地盘怎么办?</p><p>青州那些地盘倒是不值得惋惜,因为本来就没有期待,稍微有点政治敏感的人,早就知道青州是没有名分去占的。</p><p>不过辽东毕竟是刘备当过正牌太守的地方,这性质就完全不同了。</p><p>幸好,之前李素就问过刘备有没有想过被调防,刘备也非常忠义地有了心理准备、做了处置。</p><p>现在,只要把“将糜竺推上辽东太守”的计划细化执行下去,不被外人摘走桃子还是能保证的。</p><p>只不过,原先李素还以为刘备即使被换防,也能换得离辽东不太远,那样未来彻底进入乱世争霸逻辑后,新地盘和老地盘还能形成有机的联动配合。</p><p>但今天才知道最终可能调去汉中,那跟辽东就彻底没有联动的可能性了,对来对糜竺的要求和人设,要比之前略微调整:糜竺只要“划地自守,自闭种田”即可。</p><p>换言之,将来刘备再次打到关东,辽东的地盘可以直接归附刘备所属的或者所控制的那一方朝廷,不用刘备费事打一次,这也算是“提前打完辽东战役”,一次搞定了。</p><p>另一方面,既然要对糜竺长期放养,李素觉得走之前还是有必要稍微帮糜竺提升一下战斗力,免得将来长期与世隔绝被袁绍什么的人夺取辽东地盘。</p><p>这里面的关键,就是要帮糜竺把海军的技术实力提高到袁绍无法比拟的程度只要袁绍没法海路运兵运粮,辽西走廊的四百里无人区是足以隔断袁绍的进攻的。</p><p>君不见历史上公孙度也自闭了半个多世纪,中原王朝照样拿他没办法。辽东那地方如今才30万人口,跟外部互动本来就太难,谁主动越境谁补给惩罚就超大。</p><p>从这个角度说,“无法与辽东形成配合”,也不算怎么亏。因为那烂地级别的交通设施,本来就不能指望陆路支援到中原战场。没有期望也就没有失望。</p><p>考虑完如何“不把吃到嘴里的辽东吐出来”后,下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去了汉中会不会面临未来向外发展的困难?</p><p>这也是不得不慎的。</p><p>哪怕没读过什么书、只是打打三国志战略版这种手游的后世小白,都知道一条朴素的道理:蜀道难,入蜀容易出蜀难。</p>自闭种田”即可。</p><p>换言之,将来刘备再次打到关东,辽东的地盘可以直接归附刘备所属的或者所控制的那一方朝廷,不用刘备费事打一次,这也算是“提前打完辽东战役”,一次搞定了。</p><p>另一方面,既然要对糜竺长期放养,李素觉得走之前还是有必要稍微帮糜竺提升一下战斗力,免得将来长期与世隔绝被袁绍什么的人夺取辽东地盘。</p><p>这里面的关键,就是要帮糜竺把海军的技术实力提高到袁绍无法比拟的程度只要袁绍没法海路运兵运粮,辽西走廊的四百里无人区是足以隔断袁绍的进攻的。</p><p>君不见历史上公孙度也自闭了半个多世纪,中原王朝照样拿他没办法。辽东那地方如今才30万人口,跟外部互动本来就太难,谁主动越境谁补给惩罚就超大。</p><p>从这个角度说,“无法与辽东形成配合”,也不算怎么亏。因为那烂地级别的交通设施,本来就不能指望陆路支援到中原战场。没有期望也就没有失望。</p><p>考虑完如何“不把吃到嘴里的辽东吐出来”后,下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去了汉中会不会面临未来向外发展的困难?</p><p>这也是不得不慎的。</p><p>哪怕没读过什么书、只是打打三国志战略版这种手游的后世小白,都知道一条朴素的道理:蜀道难,入蜀容易出蜀难。</p><p>诸葛亮六出祁山失败,后勤补给困难,那都是实实在在的历史教训,哪怕智谋强如李素,也得如临大敌认真对待。</p><p>他当然不会意淫什么“如果跟魏延一样才用子午谷奇谋就能赢”的速胜论了。</p><p>不过,在通盘考虑之后,李素觉得他面临的形势跟诸葛亮六出祁山还是很不一样的。</p><p>正如后世谯周复盘诸葛亮北伐的仇国伦写的那样别看谯周这人人品比较投降派,但是文章里面有一两点道理还是很精辟的。</p><p>那就是谯周认为:由蜀伐关中,在“秦末之世”的世界格局下,是有可能成功的,所以汉高祖刘邦成功了。但诸葛亮和姜维北伐时,天下的格局已经不是“秦末之世”而是“战国之世”。</p><p>谯周对这两种世界架构的认定区别,就在于秦末之世是“天下所有政权都草创未久、谁都没建立起权威,所以天下人心归附的变化很容易”,刘邦面对的不是统一的项羽,而仅仅是根基不稳的关中三王,一击得手就有了。</p><p>而战国之世则是“天下各国立国已久,天下百姓也都习惯了归属于自己的君主”,就像诸葛亮后面几次北伐时,面对的都是稳定存在的、整合了整个北方的魏国,所以不行。</p><p>事实上这一点诸葛亮自己也知道,当初他最理想主义的北伐方略,就是要先有“待天下有变”这个先决条件,然后再出师。比如你得等到北朝刚死了皇帝朝局不稳、或者是有司马叛魏、魏宗室反扑内战等等。</p><p>连以刘禅的智商,后来给姜维的北伐诏书都写了“不要徒耗兵力,需待吴先举动”,可见刘禅都知道不能单挑稳定状态的魏,一定要等到“有变”。</p><p>只是到了实际执行层面,诸葛第一次北伐大好机会却没成功,而后面几次已经没有了突然性和“天下有变”的条件,但诸葛亮自己也知道寿命不久等不得了,才强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p><p>但李素今天要是能让刘备入川,将来北伐时的根本设定就截然不同了因为李素有把握让刘备得到一个“秦末之世”的天下格局,而非“战国之世”。</p><p>他提前了三十年北伐,要面对的就不是一个铁板一块的稳固北方,而是董卓,甚至再苟一点可以只面对李傕郭汜。李傕郭汜这两人历史上还有内讧的可能性。</p><p>在这种天下人还习惯了汉的统治、任何军阀都没建立起超过两代人的稳固人心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