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民族情深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道路上黑漆漆的,只听到呼呼的风声,还有几声犬吠,再无其他。

  伊礼贤又把县革委会办公室附近细细寻找一遍,还是没看见女儿的身影,妻子萧安嗓子嘶哑,说不出话来。

  他俩又以小广场为中心沿着东南西北四条道路寻找一遍,还是没见女儿的小身影。

  俩口子找了一晚上,实在没办法了去县派出所寻求帮助,让派出所通过县广播站的大喇叭播报下寻人启事。

  干警留下伊礼贤的工作单位并了解品品的大致外貌、身高等特征,安慰他俩回家等候消息。

  想着家里还有个五岁多的儿子和未满月的女儿,伊礼贤搀扶着妻子迈着沉重的脚步朝家走去。

  萧安还是不甘心,她再次提出到小广场看看,虽然夫妻俩已不抱任何希望了,但还心存侥幸来到小广场。

  只见在品品昨晚撒尿的草丛旁,坐着一位维吾尔族中年妇女,她怀里搂着丢失一夜的品品,品品身上披着一件灰色的外衣。

  萧安冲上去把失而复得的女儿搂进怀里放声大哭。

  伊礼贤会维吾尔语,他跟这位名叫娜地热木的维吾尔族妇女用维吾尔语沟通交流。

  原来,娜地热木是县百货公司售货员帕尔哈提的妻子,昨晚她们一家人看完露天电影回到家。

  娜地热木的丈夫帕尔哈提喝完奶茶去值夜班,他走到门市部门口,看见一个一岁多的汉族女孩蜷缩在墙根处,哭几声睡一会,睡一会再哭几声。

  帕尔哈提生怕冻坏了小女孩,又将女孩送回自己家交给妻子照顾,再返回岗位值班。

  看着女孩哭得小脸花了,嗓子哑了,娜地热木赶紧给女孩洗把脸,让她喝了碗热乎乎的牛奶后,女孩在她怀里安逸的睡熟了。

  同样是母亲的娜地热木知道丢失孩子的那位汉族妈妈肯定心急如焚,大清早吃完早饭就把品品带到广场等候。

  聪慧的品品看到自己掉在草丛中的红头绳,咿呀咿呀得告诉娜地热木,她在这里找不到爸爸的。

  萧安感激涕零得抱着娜地热木一个劲儿得说着:“阿恰(姐姐),热合麦提(谢谢),热合麦提。”

  事后,伊礼贤携带一家人提着半只羊到娜地热木家感谢。

  女儿品品喊娜地热木“阿囊(妈妈)”,喊帕尔哈提“达当(爸爸)”。

  迷路的品品是在深夜被丈夫帕尔哈提带回家的,娜地热木给这个汉族女儿起名为“阿依努尔”(月光一样美丽的女孩)。

  伊礼贤和帕尔哈提结成了异姓异族兄弟,一直到俩人白发苍苍离开人世。

  品品上小学前的孩童生活大都是在娜地热木家渡过的。

  在娜地热木阿囊家,小小年纪的她学会了打馕、做酸奶、奶疙瘩,就连头上的小辫也被娜地热木辫了十几条维吾尔族小姑娘的小辫,完全成了地道的维吾尔族克孜(女孩)。

  俩家亲密的关系让双方的孩子都学会了对方的母语,每个孩子都会一口流利的汉语和维吾尔语。

  每逢肉孜节、古尔邦节、月饼节(中秋节)、春节,俩家人互相拜年走动,大人小孩的关系亲密无间。

  1973年伊礼贤因工作需要调到伊宁市某中学任教,一家人离开了昭苏县,但两家的关系一直从未中断过。

  品品的维吾尔族妈妈娜地热木,多年后,因宫颈癌在伊犁地区反修医院(现为伊犁州友谊医院)住院,所有手续都是伊礼贤一家忙前忙后办理的。

  已在伊宁市某金融系统从事会计工作的品品,承包了娜地热木的一天三顿饭。

  根据维吾尔族妈妈的口味,品品每天给她在清真食堂购买合口的饭菜送到病床前。

  由于帕尔哈提白天陪护,晚上需要休息,伊礼贤为了帕尔哈提节省住宿费,腾出一间房间让帕尔哈提居住。

  晚上,萧安和女儿品品轮流陪护重病的娜地热木。

  尽管大家都在想方设法留住娜地热木的生命,可她的病情已是癌症晚期。

  直到娜地热木临终前,一手抓着品品的手,一手竖起大拇指,流着热泪说道:“品品,亚克西(好),阿依努尔,我的好女儿。”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