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纳吾肉孜第1/3段
求收藏、求推荐、求评论。
半年多的时间,这只雏鹰已经长大,海米提告诉妻子,这只鹰的室内训练已经结束,爷爷在室内喂食饥饿的雏鹰时,要把肉放在左臂的皮套上,让雏鹰前来啄食。
饥饿难忍的猎鹰见了肉便不顾一切地扑过来,它叨住小拇指大的肉块后,爷爷再稍稍与它拉开距离,再放生肉让它叨,一次次来开雏鹰和他的距离,反复进行。
每次驯服不让猎鹰吃饱,直到猎鹰能飞起来快速啄住爷爷手臂皮套上的生肉,等雏鹰消除对人的恐惧和敌意后,室内训练才能结束。
现在是爷爷进行训鹰的室外训练,爷爷站在毡房前,毡房前的七八米处放着一只四肢被绳索绑好的野兔。
这只尾巴羽毛被缝制的小猎鹰,正站在爷爷的肩膀上,爷爷取下猎鹰双脚的环套,对着猎鹰发出了口令,猎鹰听到响亮的口哨声,立刻起飞一个俯冲朝野兔扑去。
爷爷告诉庞咚咚,这是一只珍贵的“勃尔古特鹰”(能擒获到狐狸和黄羊),至少要花三年的功夫才能训服好,这只猎鹰训服好,至少能用两匹马才能换它。
一般猎人养的大多是“哈什赫鹰”(捕获到野鸡和野兔),这种鹰在草原上随处可见。
海米提告诉庞咚咚,猎人放鹰捕猎时一般要做到“三不”,不能喂饱猎鹰,不能揭开眼罩、不能解开脚绊。
猎人看到猎物后才取下眼罩和脚绊,这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古话的来历。
庞咚咚兴致勃勃地看着爷爷驯服猎鹰,她告诉爷爷,等孩子出生后,一定再来草原看爷爷驯服猎鹰……
“纳吾肉孜节”这天,东方刚泛起淡淡的鱼肚白,孕妇庞咚咚还在酣睡之中,就被丈夫海米提拽出了暖和的被窝,她穿上哈萨克的服装被丈夫打横抱起。
海米提是个疼老婆的汉子,看着睡醒惺忪的妻子,他舍不得让她多走路,把她抱到马匹上,夫妻俩骑着高头大马来到爷爷居住的毡房旁。
只见海米提的叔叔婶婶们以及年幼的孩子们早早起床,每个人都身穿着民族盛装站在羊圈旁的空地静静等候着。
昨天女人们都忙着打扫自家的毡房时,海米提和叔叔、堂兄弟这些男人们从果子沟山上拉来了一大堆的松木枝。
这堆松木枝早已点燃,成了一堆篝火,爷爷拿着一根冒着浓烟的松树枝站在篝火旁,让儿孙们排着队一个个上前接受古老的习俗洗礼,来驱邪并接受老人的祝福。
爷爷将冒烟的松树枝在每人的头上转一圈,嘴里念叨着祝福语,预祝他的儿孙们在新的一年平安快乐。
随即,爷爷带着几位叔叔将冒烟的松枝放在羊圈门口,铺成一长溜,在爷爷的吆喝下,叔叔们进了羊圈把羊只赶了出去。
只见羊群的羊只从冒烟的松枝上敏捷地跳过,爷爷嘴里祈求高声呼唤着,预祝新的一年,自家的牲畜膘肥体壮,迅速繁殖。
这是从小生活在新疆的庞咚咚,第一次在草原上过纳吾肉孜节,这个片段永远珍藏在她的记忆里。
过纳吾肉孜节,草原上的牧民除了弹唱冬不拉、摔跤、叼羊、姑娘追、才艺表现等娱乐活动外,喝“纳吾肉孜粥”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哈萨克族有个讲究,不喝粥就意味着没有过这个节日,所谓“纳吾肉孜粥“,就是家家户户用上一年剩余的粮食和食物,再配上7种佐料煮成的稠粥。
做这种粥时一般不宰杀牲畜,要用往年剩余的粮食和冬宰后贮藏了一个冬天的熏肉制作,并尽可能做的丰盛些,表示家里年年富足有余。
做粥的原料有大米、小麦、大麦、面粉、葡萄干、牛奶、熏肉等7种原料,举行完纳吾肉孜节祈祷仪式后,庞咚咚跟随海米提在爷爷的毡房吃早饭。
吃过早饭,庞咚咚走出毡房,发现果子沟草原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在家中“憋”了一个冬季的老人、小孩都出来享受阳光的沐浴。
虽然果子沟草原的气温还活在新疆的庞咚咚,第一次在草原上过纳吾肉孜节,这个片段永远珍藏在她的记忆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