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纳吾肉孜第2/3段
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本民族的节日盛装,见了面用本民族的礼节,拉着对方的双手,贴贴脸颊,互相问候和祝愿着。
庞咚咚加入到妇女们熬制那吾肉孜粥的队伍里,做这个纳吾肉孜节饭比较讲究,要将七种原料的混合之物加水煮成稠粥一样的纳吾肉孜饭。
哈萨克族在纳吾肉孜节熬制的这种粥一般叫毕岱阔杰,较浓的粥可当饭食用,稀的可作饮料解渴用。
以前的游牧生活时期,没有工具,就将小麦、大麦、塔尔米、小米等囫囵食用,先把小麦、大麦炒熟,再将塔尔米、小米先用水煮熟,然后炒干,臼捣去皮。
炒熟的小麦、大麦也是先在臼内捣碎,然后用水煮熟做粥食用,倒入锅里适当加水加盐,再添加适量油、肉及其他食料,用小火焖煮一个半小时,肉、小麦等煮烂,成为粥样即可,然后适当倒入奶疙瘩汁、酸奶或鲜奶,就可以食用。
庞咚咚听海米提的小婶婶说,还有一个制作那吾肉孜粥的方法,煮肉时将捣好的小麦等食材倒入锅内一起煮,在肉汤里煮成的这种粥更是别有风味。
毕岱阔杰除在家庭里当做午餐和晚餐食用外,还可以用于接待贵客的招待佳餐,这种肉汤里煮成的毕岱阔杰必须添加奶疙瘩汁或酸奶,哈萨克族把它称作布依拉阔杰。
关于纳吾肉孜节,草原上的哈萨克族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这个节日的来历和天空中的星座有着密切的联系,哈萨克族的祖先认为,白羊星是造福人类的主神,而双鱼星则是人畜的病源。
每到“春分”这一天,恰好是双鱼星降落、白羊星上升的时刻,人们选择这个时刻过节,是希望驱走病源,人畜两旺,迎来幸福和吉祥,所以纳吾肉孜也有“送旧迎新”的含义。
到了晌午,海米提爷爷家的毡房前摆放着一口大铁锅,铁锅下的松木枝已将锅里的粥煮的热气腾腾,空气中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中午,果子沟草原的牧民们在自己家的大锅前品尝那吾肉孜粥。
在稍稍平坦的草地上,能歌善舞的男女老少开始了冬不拉弹唱、载歌载舞,歌手弹唱着“纳吾肉孜歌”,预祝新的一年人畜兴旺、奶食充盈。
不远处广阔无边的高山草原上正表演着叼羊和“克孜若瓦尔”等活动,好不热闹。
“克孜若瓦尔”(姑娘追)开始了,这是草原未婚青年男女最喜爱的一种娱乐游戏,也是他们表达爱情的一种特殊方式。
游戏开始时,一对青年男女骑上骏马,并驾齐驱缓缓而行,奔向指定的地点。
路途中,小伙子对他心仪的女孩表达爱意,在返回途中就开始“姑娘追”了。
小伙子掉转马头在前面狂奔,姑娘在其后紧追不舍,追上后任意挥鞭抽打,小伙子不得还手。
倘若姑娘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便会鞭下留情,姑娘顶多是高高举起鞭子,轻轻抽打一下而已,小伙子心里也是甜蜜蜜的。
倘若姑娘看不上这个小伙子,那他就要多吃些苦头,身上会被姑娘一阵狂抽。
这几天,大家都尽情得唱着、笑着,抒发着内心的喜悦,牧民们都知道,等到纳吾肉孜节过后,意味着频繁的迁徙转场生活又要开始了,大家又要开始忙碌的生活了。
傍晚时分,海米提跟爷爷宰杀了一只大肥羊,大家要吃手抓羊肉。
夜深人静,墨蓝的天空显得深邃高远,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散落在草原上的毡房传出一阵阵欢快的歌声和冬不拉“咚咚咚”的弹奏声。
牧民们坐在自家的毡房里,低矮的茶几上摆着大块的手抓羊肉,还有油炸果子、奶疙瘩等哈萨克零食,一家人都其乐融融地过着属于自己民族的节日。
由于庞咚咚是汉族姑娘,爷爷对她格外重视,再加上她怀有身孕,让她坐在茶几下手吃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