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赶往北平心坚定第1/2段
“还请伯父明说,我对你说的情况不是很了解。”
听完虞和德那么说,程诺心里是有些奇怪的,自己在之前就打听过,民国教育部对私立大学管控非常松,只要按照教学章程去授课,北洋政府就无法对程诺的大学插手,这也是他选择不攀附权贵好去建成大学的原因。
那边的虞和德也不是很清楚具体情况,只是一个劲告诫程诺:“贤侄啊,我这也是听申城教育部门的人说的,后来我托人打听时,那主管也是一个劲含糊其辞,说什么得中央审批,他们管不了如何如何,我看他们是不是想要钱了,你这当校长的最好去疏通一二,可不要书生意气。”
临了,虞和德又嘱咐他:“如果盖学校缺钱的话,伯父可以替你拿,只要咱们学校盖好,什么都好说。”
程诺连连应是,长辈的关切让他心里倍感温暖,但最后听到虞和德又想跟他拉红线,赶紧转移话题,问候了虞和德身体便挂掉了电话。
如果放在以前,那将会是个不小的难题,但眼下认识了蔡远裴,程诺问问这个前任教育总长,想必能把这个事情弄得更清楚。
想罢,程诺拿起电话就给蔡远裴拨了过去,没过多久,电话就打通了。
简单叙述完情况,蔡远裴叹气一声,语气略显悲哀:“程诺,教育部这么做也是被逼无奈啊,无论是专门学校、大学还是师范学校都受教育部管理,可有都两类学校,教育部是管不了的,你可知是哪两类?”
程诺试探性回答:“我只知道其中有私立学校,另外一种……跟洋人有关?”
“你说对了,洋人办学校还是有一套的,可国人办的私立学校,那都是祸害学生呐。”
清末民初,不少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文化不同导致教众规模发展很慢。于是他们改变策略,兴建小、中、大学校,从学堂开始灌输西方文化思想,致使部分从这些学校出来的文人对待西方列强的态度很暧昧。
由于洋人在整个民国的特殊地位,教育部是不能也不敢插手,各个教会大学也就自己随心发展。不过从另一方面讲,不缺钱不缺人的教会大学,发展到后期华夏还是非常厉害,如燕京大学、圣约翰大学、震旦大学等,成为新思想新文化的重要活动场所,培养了许多知名人物。
但这个时期的私立大学,毛病非常多,学校规模小、学生少、旷课多、设备差、管理松懈、教育散漫等,就是教育问题的代名词。
不过程诺也要办大学,蔡远裴也就没有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思,直接开骂:“程诺,你是不知道,有些人就是这个国家的蛀虫,私立民国申城法政大学,找一些小学毕业的学生冒充预科生,老师们也都是野鸡大学本科毕业,骗家长钱财的事都捅到了教育部。”
“私立金陵民国大学,收完学生们的学费后,拿着钱跟小姨子私奔了,新上任的校长也是个庸人,怕得罪学生,通通给了假成绩,校风之差闻所未闻。”
“私立金陵大学,本来名字叫江南法政专门学校,为了吸引学生报考,擅自改名,后来教想新文化的重要活动场所,培养了许多知名人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