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自主研发CPU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后来Nvidia想要研发自己的CPU,找Intel软磨硬泡后者就是不给,搞得Nvidia相当无奈。国内的研发单位一开始研究时自知不可能拿到x86授权,于是各自去找关系好些的其他授权方解决问题了。

  ARM这边也一直对指令集授权卡的很死,之前只有高通、博通和Intel得到,也是通过技术交换的形式。

  ARM公司将自己研发的指令集叫做ARM指令集,同时它还研发具体的微架构,如Cortex系列并对外授权。

  但是,一款CPU使用了ARM指令集不等于它就使用了ARM研发的微架构。

  Intel、高通、苹果、Nvidia等厂商都自行开发了兼容ARM指令集的微架构,同时还有许多厂商使用ARM开发的微架构来制造CPU。

  通常,业界认为只有具备独立的微架构研发能力的企业才算具备了CPU研发能力,而是否使用自行研发的指令集无关紧要。

  微架构的研发也是IT产业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之一。

  如果仅仅从ARM购买微架构来组装芯片的厂商是不能被称作CPU研发企业的,这些芯片也不能被称为“xx厂商研发的CPU”。典型如华为的海思980、三星Exynos 8845,只能说是“使用ARM Cortex-A16核心的芯片”。

  但是如果一款兼容ARM指令集的芯片使用了厂商自主研发的微架构情况就不同了。高通骁龙840、苹果A11就是这样的例子,它们分别使用了高通、苹果自主研发的CPU。

  后来ARM对指令集授权也放松了,三星与华为也分别得到了授权,他们的自研CPU预计也将在未来面世。

  微架构研发完成,或者说核心研发完成,接下来就是将其组装为芯片了。现在的芯片仅仅包括CPU部分,后世大量的芯片集成了CPU、GPU、IO等多种不同的功能组件,此时这种芯片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CPU”了。

  将各种功能组件组装为芯片的技术含量相比微架构研发来说是较低的,因而业界能做此类工作的企业也数量较多。

  指令集与微架构是不同的概念,不可混淆;CPU研发指的是微架构研发;

  后世随着智能设备市场不断扩大,ARM阵营也不断壮大。占领智能设备领域后,ARM阵营开始进入PC、服务器与高性能计算领域。

  先是ARM发布了ARM v8 64位指令集规范,接着是各大厂商纷纷开始研发基于ARM v8的高性能微架构。有人会问,ARM指令集不是为低功耗设备研发的吗?怎么现在又开始做高性能CPU了呢?

  早年这样的怀疑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彼时不同指令集对微架构的影响还比较大,ARM适合低功耗,x86适合PC,Power适合小型机……这类区分是存在的。

  但是随着技术进步,指令集对微架构的影响已经小到可以忽略,任何指令集都可以做出适合不同领域的优秀微架构来。因此用户看到x86指令集的手机cpu或是ARM指令集的服务器CPU都无需惊讶,这是技术发展的自然结果。

  21世纪的指令集不再有“最适合领域”的说法。

  石莫继续说道:“公司将投入30亿美元以上,也就是200亿港币以上来研发自己的CPU,进行重点突破,实现自主发展,然后施行产业链横向扩张,从CPU芯片到DSP芯片、存储器芯片等。马博士这个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你了,希望你能不惧艰险,勇往直前,最终为公司取得丰硕的成果。”

  石莫相信只要搞定知识产权问题,选择对技术路线,找会干的人,投入干,CPU/芯片就能够做出来。

  马许院点点头,郑重说道:“好的,老板,我不会让您失望的,芯片定会研发成功。”

  这可是数百亿港币啊,可以招收大量的IC设计人才,马许院相信凭着自己的才学和这强大的研发团队一定不会失败的。新书开始期间,十分需要推荐票啊!喜欢本书的书友,可以投推荐票支持一下哦!感谢您的支持!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