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香港“硅谷”计划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跟中国“缺芯少魂”的情况一样,别人建好的技术与市场护城河,不是那么好突破的。到时香港财阀“李嘉诚们”的力量也壮大了,内部阻挠更多,想摆脱产业空心化更不容易。

  港府:我实在太难了。

  因此,石莫想趁着现在资本密集的高附加值新兴行业,成为经济发展潮流时,就顺应时代的发展,着手投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信息科技等产业。

  比如:IT信息行业中,七十年代主导产业是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八十年代的主导产业主要有计算机及其处理器和计算机软件,九十年代后主导产业就是互联网业的发展了。

  仅到2009年,美国IT相关的服务行业及IT核心领域的人才有1020万。

  21世纪,农民大量减少,但程序员却崛起了,IT行业正需要海量的码农,去建设网络世界。在这个朝阳行业,完全能够满足未来香港的发展需求。

  发展信息科技行业,最少能为香港增加100万个就业岗位。

  因此石莫有一个很大的构想,那就是买下新界元朗区剩下的400多公顷农田(太生围、和生围),打造出一个香港的“硅谷”。

  以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香港一流大学,如香港科技大学、城市大学、医科大学和新世界大学等未来世界名校为依托,建设一个科学城,香港的“硅谷”。

  使其成为一个融科学技术、生产管理为一体,庞大的香港、亚洲乃至世界电子科技含互联网创业的高地!

  科学城是专门设置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机构的一种卫星城。

  建设科学城既可减轻大城市拥挤程度,也有利于促进科学事业发展,便于利用大城市的社会环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和丰富的情报资料。

  石莫打算把后世那里依旧是一片农田的地区,建设好相关基础设施,成为一个400多公顷,也就是400多万平方米的创业小镇,再把里面的工业建筑以低价租金租给了一些小的科技创业公司,作为一个重要的技术诞生地。

  在石莫的规划中,香港科学城有4个功能组团区:电子信息产业区、生物医药产业区、新材料与新能源产业区、综合研发孵化服务区。

  未来将要建成一个200万平方米的企业孵化器、100万平方米公共技术平台和100万平方米的生活配套设施。

  石莫为香港各个大学的“青年才俊”们创造这么好的创业条件,这样未来香港的人才就不会再大量的流失。

  还可以吸引无数想去美国硅谷的清华、科大等中国大学的毕业生改道来香港,因为他们在香港就可以寻求技术上的突破,在互联网领域大显身手,不用跑到其他国家去。

  有资料显示:硅谷8000家电子、通讯及软件公司中,约有2000多家由华人工程师执掌业务要津,而华人员工的总人数已达25万之多。

  另据一项调查显示,五分之一的硅谷工程师具有华人的血统,有约18%的华人担任着硅谷公司总裁。

  当然,从硅谷出来回国创业的科技人员也很多很多,如百度总裁李彦宏,回国转做投资人的陈宏、朱敏、邓锋、谢青,微软工程师李天放。回国创业14年,想在郑州建一座硅谷的王为工等等。

  石莫想在香港建一座硅谷,其实并不容易,任重道远,成功的可能性不高。

  首先,他为了接下来在国内做的超级重大布局,需要海量的资金,那么就不能把手里的钱都用来买地,现在买地的钱都不够。

  他只能等到今年九月份后,香港地产全面崩溃,地价大跌,试试能否买入,才有一点可能被他买到。

  但港英政府不傻,很可能根本就不会卖。这样一来,到84年地皮买卖的‘限制令’下达后,石莫就再也没机会了。

  能否改变香港未来的产业格局,保持香港的繁荣与稳定,石莫他自己也不知道能否成功,只能看天意了。

  ******

  第98章正在申请解除屏蔽中,所以暂时看不到。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