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惯匪偷袭(下卷)第2/2段
这座山,祖辈因此取名——“大银包”。
这么巨大的财富,必定引来强盗觊觎。
湘西巨匪在江湖上得到这个情报后,多次安插眼线到李氏家族帮工,以便刺探消息,伺机行动。
李氏家族的一个奇特现象,令刺探的匪徒颇为费解。
每天清晨六点,李氏家族的男女老少都要跑步到山顶的寨子,然后紧闭寨门,接着就发出山摇地动的呐喊。
有一个精明的刺探,尾随而至,爬到一颗高大的树木上观察,只见两百多男女老少,整齐排列,每人手持一根木棍,劈、戳、抡、扫、撩、云……正在操练,他们棍法娴熟,身棒合一,力点准确。在快速勇猛中体现“棍用两头打”和“横扫一片人”的武功特点。
刺探者并不知道,这些男女所练习的就是“李氏神棍”。
接下来就是射箭和飞镖练习。
这个每天操练的规矩,从寨子修建完毕就开始了,一百五十年从没间断过。可以说,李氏家族不论男女,个个是身怀绝技的特种兵。
那个刺探只看见李氏家族的人耍棒,由于担心被发现,没有看见后面更精彩的射箭和飞镖练习,也就没把李氏家族这两百号男女老少当回事。回去后,向土匪头子报告,李家每天都有一艘装满木材、煤炭的商船从大银包东角起航,也有一艘满载各种生活用品的商船驶回。从大城市运回的各种生产、生活物资,再由马队销往内地各处商行。从繁荣的程度分析,李氏家族应该积累了巨额财富。
得到情报的土匪头子,立刻决定组织三百人的精悍队伍远程奔袭,一举拿下这个隐藏在深山老林的巨富家族。
三百名惯匪乔装打扮,分批进入四县交界的这片原始森林。李氏家族在外围的情报网,已经探知到土匪的动向,族长李之荣立即召开了家族会议,老弱儿童提前撤离山脚的青砖大瓦房,躲避到山顶固若金汤的寨子里,并安排专人保护。这四十一栋青砖大瓦房的布局是颇有讲究的,遇到匪情,不管敌人是分散进攻还是集中突破,这四十一栋青砖大瓦房里的人员,都有应对之策,绝不会出现丝毫混乱和纰漏。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土匪开始组织偷袭,没想到一个时辰不到,就在墙角、屋顶、树林丢下五十多具尸体。土匪头子恼羞成怒,剩下的两百多个惯匪手舞明晃晃的大刀,高举火把,明目张胆的集中冲锋,这样的猛攻,也被青砖大瓦房里的李氏家族的人乱箭射回。几百人的进攻,怎么也不能突破那道青砖围墙。这让土匪很是惊异。不就两百多耍枪弄棒、男耕女织的村夫吗?怎么就如遇到了千军万马的岳家军一样,难以撼动呢?
天亮之后,土匪头子要求谈判。双方决定在青砖大瓦房外的晒谷场对决,要是失败,土匪头子承诺不再踏进这片森林半步。
李氏家族的棍棒对决惯匪们的大刀。一场天昏地暗,鬼哭狼嚎的决战后,土匪全军覆灭,李氏家族仅仅轻伤三人。从此,再无土匪胆敢挑战李氏家族的箭术、飞镖和神棍三项绝技了。李氏家族,在大银包山脚又安定生活了一百五十年。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
三百年,弹指一挥间。
1912年2月12日,北洋军阀袁世凯逼清末帝溥仪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清帝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
也就是在这一年,李绅开创的李氏家族,传承到第十四代,家族男丁达到三百人。家族成员发展到六百多人。李绅设计的保证家族安全的三道防线不仅没有废弃,而且更加牢固。外围哨所发展到十八家,围绕大银包修建的青砖大瓦房已有近百栋,大银包山顶的山寨,石墙高大,机关密布,有效保护李绅后代女儿躲过了动荡时期的兵灾匪祸。
溥仪逊位的这一天中午十二点,在李绅居住过的那栋古老青砖大瓦房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这男婴的父亲名李文烈,娶了两房夫人仍然没有子嗣,经算命先生指点,买来一个五十岁的老女人,居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继承李文烈家第十五代血脉。全家欢庆,取名李明俊。一个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就此诞生。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