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红衣修行 名刹神隐第1/4段
61.起义军反元
“对了,我听我姐说过这仙人的故事。”孙长钦想起了自己对林湘说的那个故事。
“这个仙人,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应正果问道。
“据说,他的存在,就是为了守护龟骨山和渔家村。”
“有什么需要守护的?”应正果更纳闷了。
“镇住龟骨山的怨灵。”
“为什么会有怨灵。”
“哎呀,还是我来告诉你们吧!”周吉吉翘着兰花指抢过了话题。
元朝末期,江南一带有位百战百胜的蒙古将军。据说,他有通天神力,可以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刀枪不入、长生不老。当时,正逢元末起义军揭竿而起,这位蒙古将军就得令到龟骨山一带,镇压起义军。
蒙古将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血流成河,起义军无不闻风丧胆,只能登上龟骨山整顿部队。幸好有位云游天下的僧人落脚于此,通过几天对蒙古军队的观察,向起义军的谷将军提出破敌良策。
起义军照着这位僧人所说的,果真打败了蒙古军,还将神通广大的蒙古将军斩于马下。蒙古将军死后,龟骨山连下了三天三夜的冰雹。
起义军的谷将军当晚就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斩杀的蒙古将军原是天上下凡的神灵。这位神灵轮回转世之时,也就是自己遭天谴之日。提心吊胆的他连夜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出资出力为这位云游僧人修建一座寺庙,将蒙古将军的尸骨封印,深埋在寺庙下面5米的泥土里,并让僧人担任寺庙的住持,天天念经超度亡灵。
僧人也同意了这个方案,他将这个寺庙取名为瑜伽寺。他便是第一代“紫微子”。起义军首领给了紫微子至高无上的权力,周边各个村镇必须听令紫微子的调度。
“原来这就是这个瑜伽寺的由来啊!”应正果恍然大悟,问道:“瑜伽和佛教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你得去问神明大师。”周吉吉的兰花指指了下方丈室的方向。
“我看,这是个双赢的结果。起义军首领自己心里有鬼,所以要大兴土木;云游僧人也正好借着首领的私心,在此落脚,发扬佛法。”范栎分析道。
“这个是怨灵的由来,那《脉轮经》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应正果又问道。
周吉吉用兰花指指了指应正果说道:“问得好!”
云游僧人落脚后,便正式自将法号改为“云游”。他亲自给蒙古将军收尸、超渡,并搜集了蒙古将军的遗物,还向蒙古军俘虏打听了蒙古将军的事迹,最终写成了瑜伽寺的第一本开山巨作——《脉轮说》。
《脉轮说》全书一共只有十几页,里面记录了蒙古将军所拥有的各种神通,分别是辨色、止心、悬浮、先知、强禅、缩骨、涅槃、天言共八项神通。
“啊?这不是脉轮经的八大神通吗?”应正果反应过来了。
周吉吉点点肥大的脑袋,继续说道。
在接下来的一百多年来,瑜伽寺的僧人不断钻研这本《脉轮说》,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从古印度通过西藏以藏传佛教的形式,一直传到蒙古地区的。蒙古将军所习练的,很有可能就是“瑜伽”。
此时,瑜伽寺正好出现了一位悟性极高的年轻和尚,他准备独自前往印度,来解开这个脉轮的谜团……这个和尚就是瑜伽寺第二部巨作《脉轮经》的作者——万源大师,也就是后来的第六任“紫微子”,同时,也是神明大师的师父。赵达轲曾经也对应正果说过万源大师的事情。
《脉轮经》仅仅只是作为《脉轮说》的解释,分析了各种神通的成因和修炼方法,也为脉轮的谜团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那么‘仙人’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瑜伽寺被拆除以后,龟骨山上就一直断断续续发出一些怪响,大家相传是蒙古将军的怨灵要跑出来了。就在这个关口上,就出现了一位头发花白、长发飘逸的仙人,隔三差五就带领村民上山敲锣打鼓、设坛作法。说来也奇怪,从那以后,龟骨山的怪声就消失了。这位仙人就像是吃了长生不老药,五十几年过去了,也不见他变老,仍旧是留着花白长发,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至今一直隐居在山中,镇压蒙古将军的亡灵。”
这个胖胖的娘娘腔讲得绘声绘色,大家都听入迷了。
62.报道第九人
下午2点,大家准时聚集到大雄宝殿西边的念佛堂,开始了禅修期间的第一节课。应正果只是在大赛的时候,远远地见过神明大师,与他面对面的交流,还是头一次。对于应正果来说,他是神秘的,至高无上的。
“今天,是我们的第一堂课。”神明大师虽然年事已高,但口齿还算利索。
“你们9个人互相都认识吗?”神明大师问道。
“9个人?不是4男4女刚好8个人吗?”应正果纳闷着环顾了教室四周,突然在靠边一点的位置看到一双桀骜不驯的眼睛。
“解知途?他怎么来了。”应正果纳闷道。
“解老师好。”大家也看到了解知途,都对他有几分敬畏,纷纷向他问好。心中小鹿乱跳的庞君俊早就发现了解知途,紧挨着他坐着。
“解知途老师由于前几天外出,刚刚得知有这次禅修班,来得稍微比大家晚了一些。看来大家都认识了,那我们就省去自我介绍的环节了。我们来直接谈谈瑜伽吧。你们有没有人要提问的?”神明大师问道。
应正果心想,正好刚听了周吉吉对瑜伽寺历史的介绍,现在便可以直接向神明大师请教尚不明白的问题了。
“对了,我有问题。为什么这里叫做瑜伽寺,瑜伽和佛学有什么关系?”应正果举手提问道。
“呵呵呵,好,很好,这个问题作为这次禅修的开场,刚刚好。”神明大师笑着回答道:“现代大多数人都把瑜伽这个词,与大量的瑜伽体式关联在一起。但是,瑜伽本身是一种哲学思想,印度教里有瑜伽思想,佛教里也有瑜伽思想。在我们的大乘佛教中,主要派别分为‘中观’和‘瑜伽’两派。”
这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勾起了大家的兴趣。
“‘中观’派提倡内外皆空;‘瑜伽’派提倡外空内有。这两派在公元7到8世纪开始融合,形成了中观瑜伽行派(瑜伽行中观派)。”神明大师精辟地道出两派的区别和关系。
图11-1 佛教分类
除了解知途以外,众人都听得一头雾水,似乎并未理解“空”的概念。
神明大师看了大家疑惑的眼神,笑道:“呵呵呵,听不懂没关系,在我们接下去的课程中,会将大乘佛教的‘空’性,向大家解释清楚。”
“神明大师,为什么佛教分大乘、小乘和金刚乘啊?”沈朵问道。
“大乘佛教分布在东亚,小乘佛教分布在东南亚,金刚乘佛教也就是藏传佛教,分布在藏族、蒙古族一带。这是针对人们对于佛法的不同诉求,给出的不同解决方法。‘乘’是承载、道路的意思,小乘就是小路,大乘就是大道。小乘佛教讲求苦、集、灭、道,专注于修行者自己的解脱;而大乘佛教在自己修行的同时,也兼顾他人,意在普度众生。”
“那就是说,大乘佛教比小乘佛教更高端啦?”沈朵继续问着。
“并不是这么说,大乘佛教如果觉得小乘佛教低端、自私;小乘佛教还会觉得大乘佛教根本就不是佛教呢!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正好刚听了周吉吉对瑜伽寺历史的介绍,现在便可以直接向神明大师请教尚不明白的问题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