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烫脚第2/3段
这也算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的一种必然吧?只注重降低成本,就不管质量了。
看陶洁要去烧水,高崎就喊她说:“你别去烧水了,我去点上地炉,顺便就烧水了。”
地炉的上口可以炖热水壶,既让屋里暖和起来,又可以烧水做饭。
陶洁站在厨房门口说:“快十一点了,算了吧?”
高崎坚持要点炉子。
不点炉子,屋里冰凉,脱衣服睡觉会冷,高崎怕冻着陶洁。而不脱衣服睡觉,会睡不舒服。
高崎开了服装店,不管经营的效益如何,他都会告诉陶洁说,服装店挣好多钱。
这样,他就有了把卖银元的钱,拿出来花的理由。
陶洁对高崎十分信任,也不会去注意服装店到底挣多少钱。再加上胡丽丽和高崎一伙儿,一起帮着他糊弄陶洁,陶洁也就真的以为,服装店可以挣好多钱了。
这样,高崎就等于是有钱了。
入冬以后,他就买了两吨无烟块煤,用来烧那个地暖炉子取暖。
无烟块煤很容易着火。把地炉里先放几块木头,点着了,再把无烟块煤放进去,基本不用管,很快就可以着的很旺,屋里也就很快暖和了。
陶洁又用踏板摩托车,从厂里带些擦机床用过的棉纱回来,棉纱里再浸上些废机油。
打火机点着油棉纱,棉纱再把木头引燃,木头又把上面的无烟块煤给点着了。
整个生炉子的过程,用不了五分钟。
那时候,还没有不让用煤生炉子的规定,城郊可以生炉子。就是城里,好多过去没有暖气的小区,还有平房,都在用煤生炉子。就是好多饭店和早点铺子,用的也是煤炭。
因此,整个冬天,从远处山上看坐落在山坳里的唐城,基本都是笼罩在一片蓝烟里的,雾蒙蒙的。
无烟块煤很贵,一般人家舍不得用。都是买些煤粉,掺些山上挖来的黄土做粘合剂,用水搅拌在一起,烧那个。
唐城人管这种用煤粉和黄土加水制作出来的东西,叫“打火”。“打火”摊在地上,做成一块块的饼子,晒干了就叫煤饼。
多数人家冬天都是烧这种“打火”或者煤饼的,这个便宜。
高崎有钱了,自然就懒得费力气弄这个。制作这东西又脏又累,还不容易着火。而无烟块煤却很容易着火,燃烧值也高。
像他们这样回来晚了,也很容易就能把炉子生上,屋里很快就会暖和起来。
高崎非要生炉子,陶洁就不去厨房,站在那个地炉的上面,看高崎点炉子。
木柴很快就被油棉纱引着了,火苗发出“呼呼”的声响来。高崎又用小火铲铲些块煤进炉子,然后就把装满水的热水壶放在冒着小蓝火苗的炉子口上。
“外面冷,进屋。”他从地炉下面走上来,对站在上面的陶洁说。
两个人就一起进屋。
这时候,屋里已经可以感觉到一丝暖意了。两个人就并肩坐在里屋床上,等着屋里慢慢暖和了,好脱掉外面的大衣。也是等着地炉上炖着的水开了,再兑了凉水洗漱。
“明年这时候,咱们就可以住进城里的新房了。”高崎说,“新房里有暖气。现在都是水暖,可暖和了,冬天屋里跟夏天一样,能到二十七八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