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美食动人心第1/2段
其实要解决仇士良的问题并不困难。以五坊使这个职位在长安城的名声,可供抓的把柄实在太多了,只要自己在皇帝面前进个“谗言”,大概率能将其贬谪出去。宦官可不同于文官,一旦遭到贬谪,这一辈子都很难再出头了,那历史上的甘露之变或许也就不会发生了。
但李韩冷静下来一想,还是决定暂时不要轻举妄动。自己对内宫的情况并不了解,解决仇士良容易,但万一得罪了站在他背后的哪位“大阉”,再被这位“大阉”在皇帝面前来个“反进谗”,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第二天一早,李韩仍然与往常一样去了集贤院。三点一线的生活虽然单调,但在自己羽翼未丰的现在,默默地积蓄能量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而且集贤院的生活也不是那么枯燥。
由于下午还要去清风殿找刘沔习武,李韩一般中午不回十六宅,而是每天揣两个胡饼,午饭直接在集贤院解决。
一天他在啃胡饼时,突然发现一个身着紫衣的白胡子老头正在笑眯眯地看着自己。“这不会是碰到神仙了吧!”李韩无厘头地想道。这老头长得确实有点像太白金星,可衣服颜色不对啊,太白金星不应该是白衣服么,怎么变成紫的了,难道太白金星也是个“三品以上重臣”?
经过攀谈他才知道,这个老头确实是个三品以上重臣,却不是什么太白金星,而是右散骑常侍、集贤殿学士、判院事张正甫。换句话说,人家是这里的主人。至于为什么长得像太白金星?都七十多了,头发还能不白吗?
张正甫是来邀请李韩蹭饭的。大唐的官员一般只上半天班,每天中午就散衙回家。在下班之前,本单位的员工一般会聚在一起吃一顿午饭,叫做“会食”。一个正一品的亲王天天来自己单位看书,张正甫就是心再大也不可能不关注。尤其是这位“二大王”还天天在集贤院啃饼,这传出去太不好听了。
自此,李韩便过上了没羞没臊的蹭饭生活。好在张正甫是个豁达之人,几天下来,宾主相谈甚欢。而且李韩发现,年过七十的张正甫简直是一个“人形朝野故事硬盘”,每次与他交谈,都能受益匪浅,获得很多书本上看不到的知识和人生经验。
不过李韩也没有白吃人家集贤院的饭。一天,集贤院正在“讨鱼鲁”的校理们惊讶地发现二大王家的小散使何士忠扛着一扇猪肉从院庭前经过,直奔厨房而去。半晌过后,此人又拎着两个大食盒跟在二大王身后来到他们面前。
“诸位校理辛苦了,快来尝尝此物。”身着紫衫玉带的二大王满面春风。
李韩说话的当间儿,何士忠已经把一个个的碗碟摆在了诸位集贤校理的案上,洁白的瓷碗里盛着亮油油的红色肉块,肉香四溢。
已经忙了一整个上午的校理们再也忍不住了,纷纷停笔提箸,大快朵颐了起来。只有个别讲究的人士起身向李韩道了声谢。
“近日来承蒙张常侍与诸位照拂,无以为报。寡人在十六宅时,闲来无事,便琢磨出了个烧肉的法子。今日特宰了一头黑面郎(猪),与诸位打个牙祭。”李韩一边看着众人狼吞虎咽,一边笑道。
“大忘(王)只(实)在太客气了。”一位校理嘴里的肉还没咽下去,便忙不迭地说道,以致于连字都吐不清楚。说完之后,他可能也意识到自己的样子有些滑稽,便笑了起来。
“诸位慢用。”李韩笑道,说完便带着何士忠离开,来到了集贤院的正厅。
“二大王,这肉着实是香,老夫已经多年没吃过三碗饭了。”李韩一进门,主位上张正甫中气十足的声音便穿堂而来。
“常侍喜欢就好。”李韩陪笑道。他其实挺羡慕张正甫的。人生七十古来稀,这个年代的人能够无灾无病活到七十,本已便是“人生赢家”。更何况,他这一生还经历了从天宝盛世到安史之乱再到大唐重建的全过程,可谓是波澜壮阔。到了临老之时,再作一散骑常侍这样的清望朝官,过着“岁晏有余粮”的悠闲生活。“这才是人生啊!”李韩在心理感叹道。
可自己的一生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李韩想不出来,他对这个时代的了解还不足以支撑他回答这个问题。
“恐怕打明日起,这集贤院便要热闹起来了。”张正甫的话打破了李韩的沉思。
“啊?”李韩回过神来,但是并未听懂老常侍话中的意思。张正甫也不解释,只是微笑。
第二天,当来自史馆和秘书省的“讨饭”大军蜂拥而至时,李韩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集贤院孤悬于大明宫皇城西北角,邻居只有一个平时基本没人的命妇院,属于一个你大吼一嗓子都不会有外人听到的清净所在。可昨说完便带着何士忠离开,来到了集贤院的正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