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美食动人心第2/2段
与集贤院同样清闲但有业务往来的史馆和秘书省最先得知了这个消息,所以今日赶来的多是这两个部门的闲人。
不过史馆也就算了,至少在大明宫内。你秘书省在太极宫皇城里,跑那么老远过来,就为一口红烧肉,至于吗?
当李韩带着这个疑问采访了一位前来“化缘”的秘书省正字时,人家的回答是——当然至于!人家告诉李韩,昨日放衙后,集贤院的同年告诉他,明日无论如何,都要来集贤院“公干”一番。
“老常侍早就料到了?”正厅里,李韩对着张正甫苦笑道。
“是啊,这帮校理和秘书省的正字们多是同年。有这伙人在,不出三日,‘集贤肉’的名声恐怕就要传遍整个皇城了。”
“那如果晚辈在集贤院门口贩卖此物,岂不是可以日进斗金?”李韩突然间无厘头了起来。
“那恐怕御史台的人就会来找你我麻烦了!”张正甫虽然这么说,但语气中颇是不以为意。
————————
接下来的几天,来讨肉的“食客”们络绎不绝,部门也不再仅限于图书馆系统,中书省、尚书省、各个使院,甚至连军队系统的金吾卫都没落下。除了门下省和御史台这些个因为工作性质而必须“崖岸自高”的部门,基本都到齐了。
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就算李韩没有在集贤院门口搞“地摊经济”,御史台也不会放过他了。很快,在阳光明媚的宝历二年五月,李韩遭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弹劾。
弹劾的罪名也很耸动——劾江王涵“违反祖制、交通外臣”,后面附了一长串“外臣”的名单,都是近几日集贤院的常客,排在最前头的便是右散骑常侍、判集贤院事的张正甫。
当内心有些忐忑的李韩找到张正甫时,却发现这位老常侍依然老神在在,丝毫没有受到这件事情的影响。
“圣人虽尚有几分孩童心性,但性情甚刚,且极重亲情。大王出宫是圣人允诺的,御史们如此做,只会适得其反。”张正甫似乎知道他要问什么,还没等李韩开口,张正甫便抢先说道。
事情果然如张正甫所料。中午时分,宫内便传出了皇帝将众位御史的奏状连同厨余垃圾一起扔掉了的消息。并且,皇帝还派了一位熟人亲自来到集贤院,将李韩“发明”的肉正式赐名为“集贤肉”。
来人乃是翰林侍书学士柳公权。张正甫与柳家有通家之好,二人自是熟稔。对于李韩来说,那更是熟的不得了,“颜筋柳骨”,这可是要求背诵的大书法家啊!
事实上,柳公权也是李韩来到大唐后见到的第一个“听说过”的人。当然,柳公权此来自然不是给李韩参观的。他带来了皇帝的两个命令:一是现场给“集贤肉”题名,于是李韩便有幸见到了一副可能传世的书法的诞生。当然,按照此时的语言习惯,柳公权写的是“集贤之肉”四个字;二是代替皇帝向李韩索要“集贤肉”的配方,皇帝很明白“索人以鱼,不如索人以渔”的道理。
李韩自然不能拒绝皇帝“大哥”的请求,乖乖地将食谱奉上。不过既然见到了柳公权这种名人,也没有白白放走的道理。李韩当即向柳公权表示,自己想向他学习书法。柳公权爱书法成痴,一位亲王愿意向他学习书法,自是欣然应允,二人当场便敲定了此事,全然未在乎还要请求皇帝批准。“看在红烧肉的面子上,大哥应该不会反对吧!”李韩在心中想道。
下午李韩继续去清风殿跟刘沔学习武艺。半个多月过去,原本他觉得难于登天的“负米”现在已是驾轻就熟。此外,翘关(举重)、步射、骑射、马枪等科目他也都顺利的坚持了下来。当然,李韩也没忘了向自己的“体育”老师奉上一份“集贤肉”。吃过肉后的刘沔将军也非常懂得“投桃报李”,又给李韩加了半个时辰的横刀训练。
“再也别想从寡人这里吃到一块红烧肉。”当天晚上,李韩躺在榻上揉着自己酸痛的胳膊,默默地吐槽着刘沔。
——————
第二天上午,李韩难得起晚了一次。当他行色匆匆地赶到集贤院时,张正甫告诉他,他又被弹劾了。
经过这几天,李韩已经对这些不知道是为了冲业绩还是因为没吃到红烧肉而怀有怨念的御史们免疫了。可当他看到老常侍张正甫严肃的脸色时,便意识到这一回事情可能没有那么简单。
“敢问老常侍,可是有什么新的罪名?”李韩忐忑地问道。
“不是罪名,是人。这次弹劾你的,是左司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温造!”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