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云开雾散第1/2段
“臣赞同刘栖楚所言,李逢吉虽有小过,却有大功。”王守澄丝毫不掩饰自己的立场。
“那你说说吧!”李湛平淡地回了一句。
“是。陛下可还记得,先帝在潜邸之时,逢吉便曾任过侍讲?”王守澄提起了往事。
“朕记得是有这么回事,对吧小二?”
“是。”李涵恭恭敬敬地答道。李逢吉确实在穆宗皇帝做太子时任过侍讲,这也是他在长庆年间发迹的重要原因。
“禀陛下,自那时起,逢吉便已忠于先帝。穆宗皇帝践祚之后,任其为宰相,君臣同心,亦是一段佳话。长庆四年,先帝突发风疾。当时,国本未定,人心惶惶,逢吉为首相,率群臣上表,请立陛下为太子,穆宗从之,天下遂安。”王守澄继续回忆。
“陛下,李逢吉辅弼两朝,忠心可昭日月。其用人失察,御下不严,确有过失之处。请陛下窜逐张又新等五人,以正朝纲。至于逢吉,还请陛下弃其小过,录其大节!”
今日之情形,张又新、李续等五人肯定是保不住了,王守澄果断卖掉他们,以换取自己的盟友李逢吉平安过关。只要保住了李逢吉,日后便有从容反击的机会。
“陛下,张又新等人乃李逢吉心腹,天下皆知。若不是逢吉指使,张又新诬陷宰相又是意欲何为,难不成他还能取而代之?”李程不能接受王守澄的说法。
“此乃张又新等揣度李逢吉心意,行谄媚之举,并不能证实逢吉事先知情。”王守澄反驳道。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说着车轱辘话,谁也不肯让步。
“好了好了,都别争了。二大王,你怎么看?”李湛不耐烦地制止了二人的争论,将皮球踢给了列席会议的李涵。一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位如唐三彩一般端坐于此的年轻亲王。
只见唐三彩……不,是李涵缓缓起身,说道:“臣以为,张又新等人自当窜逐,但李逢吉,亦不可轻恕!”
“陛下可是因刘栖楚曾碎首进谏,便觉此人之言必无作伪?”李涵知道,要说服皇帝,必须要打破笼罩在刘栖楚身上的光环。
“朕以为,刘栖楚连朕之过失都能直斥,又怎会包庇李逢吉?”
“若以常理推断,陛下所言自是不错。可陛下别忘了,刘栖楚出自镇州,是河朔人!”
“江王,河朔也不全是安史余孽,亦有忠志之士!”王守澄插言反驳。
“我并未说刘栖楚不是忠臣,只是河朔人之行事,与我等不同!”
“此言何意?”皇帝不是很明白李涵的意思。
“禀陛下,河朔自安史以来,七十载不沐王化。三镇之人,皆视其节帅、刺史为主,并不知有天子。譬如刘栖楚,原就是成德镇王承宗的属下。刘栖楚自成德入京任谏官,乃是李逢吉所拔擢。故在刘栖楚心中,李逢吉便是其府主。
陛下,河朔藩镇类似周之诸侯,河朔之臣,便如同周之卿大夫,忠于府主,乃其自幼所受之教训。故刘栖楚之行,不必深责,然其言,亦不可深信!”
李涵告诉皇帝,不要因为对刘栖楚的滤镜,便爱屋及乌。
“至于逢吉请立陛下为太子一事,亦不足明其忠心。长庆四年时,虽先帝突发风疾,但是时陛下年已十六,又是先帝长子,四海归心。当时朝堂诸公,无一人有异议。逢吉诬陷李绅欲立深王,陛下试思,深王乃昆弟,陛下为爱子,阿爷为何要舍子而立弟?李绅官至四品,岂又会如此不通人情?
逢吉曾劝立陛下为太子,然裴度、王守澄、梁守谦诸公亦有此请,只不过逢吉时为首相,需其领衔而已。陛下试想,如若逢吉不请立储,陛下便不得立了吗?如若逢吉请立他人,阿爷与将相大臣会应允吗?即如此,那逢吉又有何功?”
李涵看到,皇帝原先紧皱的眉头已经开始舒拔擢。故在刘栖楚心中,李逢吉便是其府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