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紫宸正中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太皇太后放心,孙儿一定护持幼弟和侄儿们长成。”作为穆宗一系唯一接近成年的男子,这是他的责任。

  “嗯。要不是你今晨当机立断,我等便是他人砧板上肉了!对了,王守澄怎么样了?”太皇太后装作不经意地问道。

  “现在左神策军狱中。”李涵如实答道。

  “哦!”太皇太后应了一声。

  看到对方的反应,李涵犹豫了一下,但最终还是缓缓说道:“请太皇太后勿忧,元和十五年之事,王守澄绝无机会对外说出一个字!”

  李涵的话让郭太后陷入了沉默。半晌之后,她才恢复过来,缓缓道:“宪宗皇帝不是我杀的。我家如想要这个皇位,用不着做这种事!”

  郭太后说得的确没错。玄宗末年,外重内轻,整个帝国的精锐兵马全部在西北、东北二边。郭太后的祖父郭子仪当时是西北边军的统帅,而东北边军的统帅,便是后来搅乱天下的安禄山。

  安史乱起,两京失陷,社稷危颠,正是郭子仪率领西北边军入关勤王,一寸一寸夺回了大唐的江山。可以这么说,郭子仪就是一个忠诚版的安禄山,安禄山就是一个造了反的郭子仪。

  在那个动荡的岁月里,大唐王朝的存亡,全系于郭子仪的一念之间。就像郭太后说的,他们家要想要做皇帝,根本用不着通过谋杀宪宗来实现。如果郭子仪想造反,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宪宗皇帝。

  “但陈弘志和王守澄弑君后,我也确实没有为他复仇。”李涵刚刚消化完上一句,郭太后的下一句话又是石破天惊。

  郭太后口中的陈弘志,很可能便是刘弘规说的那个红衣宦官。虽然李涵早就猜到宪宗应该是被弑的,但得到郭太后的亲口证实,还是不免让他心下大动。

  “敢问太皇太后,王守澄弑逆后,可是派人联系了太后的义子刘从偕,从而获得了太后的默许?”李涵小心翼翼地问道。

  “若没有吾的默许,就凭他王守澄又岂能说服梁守谦?”郭太后并没有否认。

  “我与李纯乃结发夫妻,我郭家也从无半点恃权凌上之举,哪怕汾阳王在世的时候都没有。可他怕我家外戚干政,以各种理由不愿立我为后,对你阿爷也是不冷不热。就那个太子之位,还是朝臣逼出来的。

  我只有你阿爷这一个儿子,那种情况下,比起为他李纯复仇,我肯定要先帮我的儿子。”

  说到激动处,郭太后竟是直呼宪宗皇帝的名讳。

  听了郭太后的描述,李涵终于厘清了元和宫变的真相。王守澄和陈弘志杀了宪宗皇帝和沣王,然后以拥立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穆宗皇帝为条件说服了郭贵妃,也就是如今的太皇太后。郭贵妃派出其义子刘从偕作为他的代表,与王守澄一起说服了宫中的实权人物梁守谦。

  原本支持沣王的梁守谦眼看沣王已死,便转而支持太子,将所有的罪责推到了他们即将杀害的左神策中尉吐突承璀身上。

  这才有了天下人熟知的宫变版本:宪宗皇帝服丹药而亡,权阉吐突承璀试图趁乱拥戴沣王,梁守谦、王守澄等“义阉”奋起讨贼,格杀吐突承璀与沣王,拥立皇太子即位。

  在这场宫变中,陈弘志与王守澄自是首恶主谋,梁守谦、刘弘规和韦元素等人是趋利避害,郭太后则是为了自己的儿子铤而走险。整个内宫权贵阶层,竟然只有一个吐突承璀是忠于宪宗的。一个皇帝混到这个份上,也算是极其失败了。

  李涵会揭破宫变的真相吗?当然也不会。一旦真相大白于天下,整个穆宗一系的继承合法性便会立刻丧失。所以,李涵最多只能用其他的罪名除掉那些元和权宦,而不能公开穷究弑君者。这也是太皇太后敢于向他摊牌的底气。

  “请太皇太后放心,孙儿知道该怎么做。”李涵再次向祖母表态。

  所谓政治,便是妥协和选择的艺术。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