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国是(二)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诸位所说都不错,藩镇、吐蕃、权宦,乃我大唐三大痼疾。国家欲中兴,必去此三大毒瘤。”李涵对三位宰相的发言做了总结,肯定了他们的正确性。“不知三位相公以为,欲去这三大毒瘤,应以何者为先啊?”

  “陛下,不可轻易用兵河朔!”裴度作为藩镇问题的权威,首先表态。

  “嗯。河朔七十年不服王化,虽朝廷有时命帅,然土人多务逐君。卢龙、成德、魏博三镇同气连枝,击其一镇,其余二镇唇亡齿寒,必来相救。且元和、长庆连兵十数年,国库空虚,也无力击灭三镇。裴司徒,朕说得可对?”李涵条理清晰得说道。

  “陛下所言极是!”裴度本来担心李涵年轻气盛,急于求成,会行穷兵黩武之举。现在看来,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诸位跟朕来。”李涵忽然起身,朝着殿西侧走去。三位宰相见状,急忙起身跟上。

  延英殿西侧,那张长长的大案静静地躺在那,非常显眼。不过李涵暂时没有揭开桌案上方帷布的意思,而是走向了西间最靠南的地方,那里赫然挂着一幅大唐天下的舆图。

  “诸位请坐,咱们对着图说,看得清楚。”李涵招呼三人坐下。舆图之前,早已设下了三把椅子,距离正好,三位宰相落座之后,便可以将整个大唐天下一览无余。

  “依司徒之见,既然河朔三镇一时间难于诛除,朕对藩镇该采取何种态度?”李涵向裴度询问道。

  裴度思考后说道:“禀陛下,河朔藩镇既不能去,则中原藩镇,须防遏河朔,亦不能去。最紧要的,是防止顺地藩镇效仿河朔,成蔓延之势,尤其是连接河朔的易定、横海、泽潞等镇。”

  “当如何防止?”李涵适时地垫了个话。

  “其一,朝廷可在事实上承认河朔三镇节度使的世袭,但条件是他们不能以任何形式资助其余藩镇的叛逆行动。三镇与顺地事体不同,这个需要与他们说明白。”

  “嗯,司空所言有理。河朔虽强,不能自立,须借朝廷官爵以安军情。只要我许其世及,其便会略作恭顺。如有其余节度使不受代,朕便能全力击之,无后顾之忧!”李涵看着舆图上的河北部分,抚掌说道。

  “陛下所言极是!”裴度感觉与聪明人说话就是轻松,只需要提起个头来,对方便能理解。

  “好,河朔之事先这样,急不得。吐蕃这边怎么样?李相公说说吧!”李涵暂时放下了藩镇之事,转向了吐蕃。

  李程起身,走到舆图上陇右的部分,说道:“陛下,自安史之乱后,吐蕃窃据河西、陇右,对长安形成居高临下之势,我京西八镇并神策行营,只有招架之力,而无还手之功。

  长庆和议以来,吐蕃入寇渐稀,然其东道节度使仍有不下二十万人马。当然,精锐不会有那么多。但陛下若欲恢复河陇,至少需要十五万精兵。以目前的国力与神策军的战力,确实难以支持如此大规模的攻战”

  李程简要地分析了大唐与吐蕃的实力对比,结果也是与裴度的河朔一样,不能打,没钱打!

  李涵似乎早已预料到会是这样,脸上并无沮丧之色:“李相公之言,老成谋国。除去钱粮的问题,神策军的战力也确实不行,关中空有十万兵,却只能蜗居。

  不过说到神策军,便有到了这最后一个问题了。北司宦官势大,其根本便是两位神策中尉掌握的神策军。而今天下处处有兵,却处处掣肘,动弹不得,只有关中这十万禁军调动稍为自由。平河朔,复河陇,也需要这十万兵。换句话说,掌握神策军,便可破局!”

  “陛下,如今两位神策中尉虽都是志虑忠行营,只有招架之力,而无还手之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