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朔风第2/2段
横海节度使李全略数月前刚刚去世,其子李同捷在没有朝廷任命的情况下被军队拥立为“留后”,实际控制了沧、景、德、棣四州。在此时的大唐藩镇中,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正是,李同捷希望为父能支持他,向朝廷奏请任命他为节度使。作为回报,之后他也会上奏,请求朝廷为我加官。”
“他这账倒算得挺精。”王元逵笑着说道。
“大郎你以为如何?”
“儿以为,阿爷应该绑了李同志,献给朝廷。”王元逵面色一肃,认真地说道。
“为何要如此?”王庭凑显然没想到儿子会这样说,语气中满是惊讶。
“阿爷,横海与我们河朔三镇事体不同!”
所谓河朔三镇,即是由安史余部及其后人组成的幽州、成德、魏博三镇,此三镇的节度使长期父死子继,割据河北,故被称为河朔三镇。
“怎么说?”王庭凑没有明白儿子话中的意思。
王元逵进一步解释道:“阿爷,河朔三镇世袭七十年,已成故事,虽有宪宗皇帝元和削藩一事,但终究难以撼动,朝廷基本已经默许。但朝廷不会允许其余藩镇也效河朔故事,否则天下便会土崩瓦解。阿爷何必为他人火中取栗?”
“世袭的藩镇越多,我们的地位自然越稳固,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王庭凑并不认同儿子的观点。
“阿爷,从理论上讲自然是这样。可如果我们支持李同捷,朝廷又下诏讨伐,那我们便会陷入与朝廷为敌的被动局面。尤其是我成德毗邻河东藩镇,将会首先面对朝廷的兵锋!”
成德节度在太行山东麓,在它的西面和南面,是忠诚于唐王朝的河东、昭义两个顺地藩镇。
“大郎你还是年轻,咱河朔男儿与朝廷打了七十年了,造反的事情也不是没干过,朝廷可曾奈何得了我们?”王庭凑不以为意地说道。
“敢问阿爷,魏博田承嗣、成德李宝臣、幽州李怀仙,他们的后人现在何处?”看到父亲的态度,王元逵一气报出了三个名字,反问道。
任何一位稍有历史常识的河朔军将都不会对这三个名字陌生,因为他们是河朔三镇的开镇节帅,知名度仅此于安禄山、史思明等父子四人。
“大郎你有话直说,提这些古人做什么?”不明白儿子想表达什么,王庭凑有些不耐地说道。
“阿爷,我的意思是,朝廷虽然奈何不了河朔三镇,但并非奈何不了河朔三镇的节帅!”王元逵严肃地说道。
“藩镇和节帅有什么不一样吗?”王庭凑还是没有理解。
“阿爷,前些年你夺位之时,杀戮太重,四州之中,不满之人甚多。一旦我们与朝廷开战,朝廷必会削去父亲的官爵。这时候一旦有不轨之人趁机发动兵变,朝廷再顺水推舟,我们一家,便会死无葬身之地啊!”王元逵忧心忡忡。
“阿爷,河朔藩帅走马换,大唐天子万万年!三镇虽强,不能自立,须借朝廷节钺以安众心啊!”王元逵继续说道。
“那新皇帝不过一个十八岁的孩童,他有跟咱们开战的魄力吗?他爹、他兄长都那么废物,他又能强到哪去?”河朔三镇的军将对于长安天子的印象一向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胆怯又无能。
“阿爷可曾看了进奏院送回来的邸报?”
“那些断烂朝报,看它作甚?”王庭凑出身回鹘,文化水平不高,对于一切带字的东西都没有什么兴趣。
“阿爷,三天前的邸报,新皇帝废了三宫飞龙使,以太仆寺少卿管理宫廷马厩,原属飞龙使的三宫飞龙兵并左右两军的殿前军,都被皇帝抽走,组成了新军,名叫天策军!”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